“强基工程”文联“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走进镇隆
11月25日,由广西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县文联、县书法家协会承办的2025 年“强基工程”文联“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镇隆镇举行。
在镇隆镇中心小学,县书协成员通过书法理论讲座、现场书写示范等形式,为学生普及书法知识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握笔方法;互动环节中,师生共同观摩书法作品,沉浸式感受汉字艺术魅力。在镇隆镇老年大学内的平南县书画作品巡回展同步开展,展出多幅书法、绘画优秀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展现了平南县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也为老年学员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系列活动以“进校园 + 进老年大学”的双线布局,既激发了青少年热爱汉字、练习书法的热情,也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以文艺志愿服务形式营造了全民“爱书法、懂艺术、传文化”的浓厚氛围,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薪火相传。(苏津平)
寺面镇同心公益助学行动举行
寺面同心公益助学行动日前在寺面初中举行,该镇党委政府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全体师生及历届校友代表参与活动。
寺面同心公益助学行于2014年由热心校友发起,号召全镇经济能人、各届校友捐资助学,至今已持续11年,累计捐款超50万元。资金用于慰问奖励优秀教师、成绩优异及家庭困难学生,同时慰问退休教师代表。
寺面初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凝聚校友力量、汇聚社会资源,以教育优先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学子在知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蔡 晟)
平南街道开展禁毒征文比赛颁奖活动
11月26日上午,平南街道开展“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主题征文比赛颁奖活动,党政主要领导走进街道中学、四中,为获奖学生颁奖,并指导校园禁毒宣传,护航青少年成长。
自2025年6月征文比赛启动以来,街道辖区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与,共征集参赛作品300余篇。经县级严格筛选评审,平南街道学子最终斩获一等奖7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8名,展现了辖区青少年扎实的禁毒知识储备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颁奖仪式上,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荣誉奖牌与奖品,向获奖者致以热烈祝贺,并勉励大家持续学习禁毒知识,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禁毒斗争。 期间,街道领导还与两所学校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对学校通过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禁毒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禁毒知识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平南街道办事处 通讯员 李 丽)
茁壮成长 安全护航——平南县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走进官成镇中心小学
11月25日上午,平南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县教育局、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官成镇中心小学举行“茁壮成长 安全护航”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全校千余名师生参与。
活动首先进行防震疏散演练。随着防震疏散信号响起,师生们迅速反应,按预案弯腰护头、有序撤离,仅用5分钟全部到达安全区域。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演练给予肯定,并提出优化建议。在安全宣讲环节,工作人员围绕地震安全,讲解了不同场所的避震自救技巧,并介绍了“广西地震预警”小程序的使用方法。互动有奖竞答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参与,巩固避险要领和求救技能。民警通过案例和展板,讲解了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通行规则,强调佩戴头盔、系好安全带等安全常识。
本次活动采用“演练+宣讲+互动+演示”的多元形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有效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平南县应急局 通讯员 黄信健)
拒绝校园欺凌 守护青春无恙——丹竹司法所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
近日,平南县公安局联合丹竹司法所走进丹竹镇多所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禁毒宣传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近5000名师生参与其中。
活动中,工作人员以预防校园欺凌为重点,结合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校园欺凌的法律定义、表现形式及严重后果,细致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条款,引导学生认清欺凌行为的违法本质。针对如何主动防范欺凌、遭遇欺凌时如何正确求助等关键问题,工作人员明确给出“及时报告、保留证据、合法维权”的具体指引,鼓励学生既要坚决拒绝参与欺凌,也要学会科学自我保护。
此次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互动问答、发放宣传手册等丰富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多重危害,切实增强了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平南县司法局 通讯员 徐炳杏)
大坡司法所:邻里林地起纷争 调处化解促和谐
近日,平南县大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大坡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及良党村村委会,成功化解一起持续多年的邻里林地纠纷,涉事村民张某益与张某最终达成协议,重归于好。
纠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大坡镇安林村幸二屯村民张某建房后,邻居张某益认为其侵占了自家社员自留山林地,多次要求对方赔偿或进行林地补偿。而张某则坚称用地是通过与同屯社员及集体互换所得。双方矛盾多年,自行协商未果。
为妥善解决此积怨,调解人员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组织双方实地勘界,并邀请相关人员和村集体代表到场,核对原始凭证,梳理争议焦点。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物权、相邻关系的规定,从法理、情理角度耐心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自愿达成林地分界协议。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