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午后,91岁的梁奶奶(化名)突然腹痛难忍,家人匆忙将她送到市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后,医生立即为梁奶奶安排了CT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梁奶奶的肚子里竟然长了一颗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达84.1毫米,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梁奶奶的生命安全。
梁奶奶随即被紧急转入血管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面对这一棘手病例,医疗团队深知其治疗难度之大:该腹主动脉瘤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形态扭曲复杂,手术治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梁奶奶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纠结之中。他们既心疼年迈的梁奶奶,不忍心让她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和巨大潜在风险;又深知若选择保守治疗,一旦肿瘤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关键时刻,血管外科主任李祺熠带领团队挺身而出。他与梁奶奶及其家属详细分析病情的严重性,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慎重考虑和权衡利弊,梁奶奶和家属最终决定放手一搏,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李祺熠带领团队进行了多次周密细致的讨论和分析。他们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梁奶奶的具体病情,精心为她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采用局部麻醉和微创介入技术,选用当前柔软度最好的支架进行植入。这一方案,能避免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手术当天,手术室内的气氛紧张极了,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然而,李祺熠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却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冷静的心态,在细微创口处精准操作、游刃有余。覆膜支架如同一列精准运行的“轨道列车”,稳稳地沿着血管“轨道”前行并最终成功隔绝瘤体。这个像人工血管般的覆膜支架,能够有效覆盖瘤体并阻止血液继续流入瘤腔,从而促使瘤体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当手术室的门再次缓缓开启,李祺熠面带微笑地走出来宣布:“手术很成功!”他的话瞬间让家属们紧绷的神经得到了释放,多日来的担忧、焦虑和恐惧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术后的第一天,奇迹出现了——梁奶奶在无需任何人搀扶的情况下竟然能自行下床活动起来。其家人看到这一幕,激动得热泪盈眶。原以为经历如此重大的手术后,梁奶奶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调养,却没想到她在术后第一天就能有如此良好的状态。术后第五天,梁奶奶的CT复查结果显示恢复情况良好,顺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