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配药、打针……5月10日,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区,护士谢献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上午9时许,谢献珍正忙着给患儿输液。患儿是一名5岁的女童,因为害怕不停地挣扎、哭闹,家长怎么哄都安抚不了。谢献珍拿出口袋里准备好的“小红花”贴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阿姨有小红花,你最勇敢了,打完针阿姨把这些小红花都给你。”一看到小红花,女童很快停止哭闹,谢献珍快速完成了动脉穿刺抽血,家长对谢献珍连连表示感谢。
谢献珍在为患儿行扎针前消毒。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
2014年,22岁的谢献珍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护士。她深知,做护士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得有过硬的本领,练就一手“针”功夫。
为了练好扎针技术,谢献珍利用休息时间到处置室向老前辈请教,认真观察前辈判定静脉位置、扎针方位、进针角度等技巧;在止血带上不断练习,主动申请给患儿抽血扎针。如今,她在动脉置管穿刺和儿童静脉穿刺等方面表现出色。
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谢献珍与同事花了不少小心思。“小贴纸、小玩具、小气球,还有鼓励话语,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你越夸他,他越想表现,很多小朋友被夸后,打针时可以一声不哭。”谢献珍笑着说。
多年来,谢献珍练就了一手“针”功夫。一次,一名新护士为一个高烧脱水的2岁患儿扎针。由于患儿血管较小,护士连续扎了数针都没有成功,患儿家长在一旁急得对护士大骂。谢献珍看见后立即上前耐心安抚家长情绪,并接过护士手中的针,从孩子手部进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
“做儿科护士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谢献珍说,患儿看病时经常有多个家长陪护,几双眼睛盯着护士扎针,会让护士产生一定压力。有的家长还要求必须一针扎好,但婴幼儿的血管很细,生病后血管不充盈,同时还存在挣扎、哭闹等情况,一针成功并不容易做到。
为了更加精进业务,2015年,她报考广西中医药大学成人本科班,并于2018年顺利毕业。2022年,她顺利通过主管护师资格考试。2023年,该院成立儿童重症监护室,需要选派护士前往上海儿童医院进修,听到消息的谢献珍第一个报名。如今,谢献珍正准备攻读研究生。
工作多年,谢献珍遇到过很多暖心瞬间:被家长往口袋塞小零食,被孩子甜甜地喊“护士姐姐”,听到家长真诚地道谢……所有瞬间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幸福的。谢献珍说:“儿科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只要看到孩子们恢复健康后天真的笑脸,我感觉再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