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书写“双向奔赴”的留言簿

2025-08-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郑桂灵  

主持人语:公共服务,不是呆板的条款,不是没有灵气的文字,更不是装饰门面的摆设,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细微之举。上海市虹口图书馆的留言簿,生动地诠释了公共服务的含义,真正地从生硬的“管理”转向了柔性的“服务”。


据8月20日澎湃新闻报道,在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二楼、三楼走廊的尽头,靠近窗台的角落里,躺着一本留言本。翻开它,上面的字迹时而工整时而凌乱,讨论着图书馆的温度、打闹的孩子、饮用水的水质、厕所的卫生纸……再往后翻,桩桩件件,都附上了图书馆的回应。为了回应读者关于饮用水水质的质疑,图书馆还直接贴上了数页检测报告。“读者的任何建议,都会被满足,有求必应。”有博主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本留言本,获赞无数。

设置留言簿曾是许多公共服务单位征集民众意见的常见方式,但现实中被束之高阁者并不鲜见。透过集满“一整本风琴夹”的虹口区图书馆留言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其有求必应的认真态度,更能意外掀开城市文明的新注脚。方寸之间,读者用铅笔写下对水质的担忧,工作人员则以蓝黑色批注构建起信任桥梁。这本跨越身份界限的对话录,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现代公共服务最动人的风景:当制度刚性遇上人文温度,城市治理遇上民心所向,便催生出一场温暖人心的“双向奔赴”。

将留言簿由服务台前移至走廊尽头,看似几步之遥的空间转换,实则是服务视角的温馨转变。这一细节透露出深刻的洞察:真正的对话空间需要消除权力距离。当读者不再需要直面工作人员审视的目光,不再担忧个人意见被放大检视,文字便获得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这种物理距离的缩短,带来的是心理防线的消融,塑造出新型的公共交往场景。

图书馆对留言“件件回应”,构建起珍贵的信任闭环。面对读者对饮用水水质的专业质疑,馆方直接贴上检测报告的举动,远胜千言万语的解释。这种超越预期的回应姿态,让制度化的意见通道升华为情感联结纽带。而对“众口难调”的争议,馆方采取开放式展陈,颇显出管理智慧。正如馆方引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专业回应,理性对话最终在温度计刻度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托底”与“反哺”互动,将“双向奔赴”展现得淋漓尽致。八成座位安有电源插座,可方便人们随时充电;进来吹空调、喝水、上洗手间者,也能感受公共服务的温暖;“感谢你们为大家提供这样优质的环境,为暂时失业的我提供了一个临时学习和工作的居所,让人非常暖心”,这样的留言,让人感动。当读者自发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当志愿者接过咨询台服务接力棒,当毕业生在留言簿写下“此生不忘借阅卡编号”,公共空间便完成从物理载体到价值共同体的升华。这种基于信任的共建共享,正是现代社会最珍贵的文明资本。

人民城市为人民。留言簿出圈,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温馨路径:真正的文明不在宏大宣言里,而在生活细节中;不是单方面施舍,而是彼此尊重的平等对话。让每个市民都能在公共空间找到归属感,每项制度设计都闪耀人性光辉,城市便拥有抵御冷漠的疫苗,培育出根植于日常的文明基因。留言簿的故事仍在续写,这份“双向奔赴”的文明叙事,必将为城市治理提供可资镜鉴的样本。

/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