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民生时评】爱水节水护水是全民必修课

2025-04-1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易舟琴  

水,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

3月22日至28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期间,我市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以多点联动、全域覆盖的形式,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系列活动,向大家宣传节水不是简单的“关紧水龙头”,而是需要技术创新、习惯养成与制度保障的系统工程。从家庭场景的“一水多用”,到农业领域的滴灌喷灌技术,再到工业生产的水循环利用,节水技巧贯穿于生活生产各环节。活动中,我市志愿者向群众展示“淘米水多次利用图”、平南县“阶梯水价政策图解”,正是将抽象的节水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让节水从口号变为具象化的生活智慧。

近年来,国家出台《节约用水条例》,推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阶梯水价、水权交易等机制,正是通过“制度管水”倒逼用水方式转变。我市在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中,志愿者将政策解读融入科普活动,让群众理解“为何收水费”“如何算阶梯价”,本质上是在搭建“制度认知—行为自觉”的桥梁。无论是我市水利部门在社区广场设置展板、在田间地头讲解,还是“节水礼包”的实用赠品,本质上都是在构建“沉浸式”的认知场景,让抽象的水资源保护变得可感、可触、可行。让群众理解“滴灌效益”,让企业知晓“节水红利”,真正实现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当技术创新降低节水成本、公众习惯形成日常自觉,才能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节水格局。

护水,是对水资源的系统性保护,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校准。从桂平市“巡河+宣传”同步推进,到各地打击非法取水、整治黑臭水体,护水行动本质上是对“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摒弃。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我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64.5%提高到2024年的90.4%。这背后是河湖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硬核举措的落地。但护水不能止步于污染治理,更需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伦理,当护水意识融入乡土文化、成为集体记忆,才能形成“水清岸绿”的长效守护机制。

我市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场科普活动,更是以爱水之心珍视资源、以节水之举优化利用、以护水之责守护生态,通过守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最终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成为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