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思想方法,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效路径,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产业管家”的出现,正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成果。
在港南区东津镇,一幅产业蓬勃兴旺的美好画卷正渐次铺展。在这幅画卷背后,有一支特别的队伍功不可没,那便是由党员先锋和技术能手组成的“产业管家”。他们精准“把脉”,为乡村产业疏通脉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其独特模式与宝贵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借鉴。
“产业管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对乡村产业发展困境的精准回应。在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土地流转不畅、技术推广缓慢、市场对接困难等难题,像一道道关卡,严重制约着产业前行。东津镇党委敏锐察觉到这些症结,创新构建“党建+项目专班+产业管家”机制,派专业化队伍到一线。通过“问诊式”调研,他们细致梳理出各类“病症清单”,这种精准“把脉”,为后续解决问题筑牢了根基。
面对不同产业项目的独特需求,“产业管家”精心开出“个性化药方”。他们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模式,充分尊重各产业特性,最大限度激发产业发展潜力。比如,为蛋鸭养殖基地建立双轨服务体系提高存活率,帮肉鸽养殖基地加速土地流转推动项目落地,助力艾草加工厂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等。这些举措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的多赢局面。
从系统诊疗角度看,“产业管家”全程跟进项目的服务模式,犹如为乡村产业注入强身健体的良方,有力强健其“肌体”。自项目招商签约起,“产业管家”便紧密相随,借助动态追踪机制,实时掌握项目进度,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他们既关注当下难题,更着眼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支持,营造稳定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
“产业管家”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汇聚与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支队伍汇聚各方精英,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组织如同“主心骨”,发挥统筹协调、凝聚力量的关键作用,让各类人才团结协作,形成服务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东津镇“产业管家”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它启示我们,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勇于创新、善于作为,精准把握产业需求,充分发挥人才与党组织的强大力量。相信随着更多创新模式在我市涌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必将在浔郁大地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