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往大的说,是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议题;往小的说,是从节能、节油、节电、节水等小事做起的生活态度。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提倡低碳生活,实则是提倡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用心管好自己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短途出行选择步行或骑单车、外出就餐践行光盘行动、日常办公用纸采取双面打印……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或许有绿色文明理念的植入、有消费习惯的转变,又或许是经济收益的触动,这些行为的背后,悄然涌动着人们新的生活态度。
低碳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再生资源”从业者郑胜木,他和团队打破了人们对废品回收行业的刻板印象。曾经,废品回收常给人的印象就是又脏又累,从业者还被称为“收破烂的”。郑胜木他们不一样,穿着统一的马甲,从分类、称重到运输,每个环节规范且专业,让废品回收变得更洁净、更卫生和更环保。他们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个行业不仅让废品经济价值再生,还能变得规范有序。广西贵港北控水务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的质控工程师唐新媛,她不仅用自己的专业担起工作职责,守护环境安全,还投身到环保志愿者工作中,呼吁大家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主动参与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年轻一代正以新知识、新观念,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着自己的积极作用,默默守护一方净土。
低碳生活,是帮助我们建立明确消费目标、控制物欲的有效手段。市民曾女士对于外出购买矿泉水1瓶2元、一周4瓶、一年需花费小几百元的经济账,本着省到就是赚到的心态,不是“抠门”;市民邓女士所在小区里流传的“物品漂流圈”,让婴儿推车、小孩学步车等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在邻居间流转,不是“寒酸”,都是对消费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支出的典范。我们消费前多盘算一些,对数字敏感一些,树立起健康正确的消费观,便可避免重复消费和过度消费,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低碳生活,是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传统美德与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相得益彰。从家庭出发,从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但节俭并不意味着牺牲生活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将用于生活必需品、文体娱乐和旅行等的资金预算规划好,将节俭和享受生活结合起来,以确保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保持财务健康。
每个人都是低碳践行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把低碳生活观念贯穿到日常生活、办公和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