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本厚重的巨书,如果您想了解贵港更多的历史,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那就漫步到城市的眼睛——博物馆,穿越千年,触摸历史的脉搏,回望历史的风华。
走进贵港市博物馆,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我瞬间就被那“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罗泊湾一号汉墓震撼到了。年轻帅气的讲解员站在复原的罗泊湾一号汉墓旁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是迄今为止广西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西汉早期(南越国时期)墓葬,该墓葬长12.5米,宽7.5米,有前、中、后共11个椁箱,底层殉葬的船棺和方木棺7具,出土的珍贵文物达1000多件(种),涵盖了生活和装饰等文物。”我们边听边不时发出惊奇的赞叹声。他指着墙上一幅展陈图片,继续向大家讲解着:“这一件是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翔鹭衔鱼纹铜鼓,它如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翔鹭衔鱼纹铜鼓的工艺精美,鼓身所刻图案纹饰内容丰富,活泼生动,整器品相完好,铸造精良,在国内属于罕见。鼓面中心为十二芒太阳纹,芒外七晕圈,饰栉纹、勾连雷纹、翔鹭和锯齿纹,主晕饰逆时针飞翔的衔鱼翔鹭纹(长嘴、羽冠,象征壮族鸟图腾或渔业文化),鼓身九圈晕,饰锯齿纹、圆圈纹和龙舟竞渡纹,羽人舞蹈图案。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南方,铜鼓象征着权力和财富,它为民族首领贵族所独占,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民间一直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此次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铜鼓两面,足可见墓主人身份之显赫。”
认真地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红墙光影,历史犹如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仔细地端详着展厅里的藏品,古物轻语,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在1976年贵县(今贵港市)大坡岭遗址的考古发现中,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比如铜壶、铜鼎、铜桶、铜鼓等铜器里,有的烙有“布”“析”“蕃”等铭文。这王侯级罗泊湾汉墓的考古发掘,为确认城区即是布山县城所在地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也开启了贵港宣传“广西第一古县”“桂林郡郡治”“千年古郡”的冲锋号。
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神”筒——漆绘提梁铜筒,从器物造型、纹饰风格,绘画技法等各方面来讲它都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此器为盛酒器,高41.8厘米,盖径13.8厘米,底径13厘米。筒上漆绘细腻入微,色彩与图案皆展现古人极致追求。画面分段呈现,四段皆独立成景。提梁设计巧夺天工,既便于携行,又添雅趣,尽显古人匠心独运。漆绘提梁铜筒不仅是广西博物馆的瑰宝,也是研究汉代文化和艺术的实物资料。
贵港市博物馆以汉代墓葬出土文物为主,以汉代陶器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四角六楼陶城堡、水波纹三足陶盒、陶温壶、东汉俑形活动陶流壶、瑞兽座带柄铜灯、勾连雷纹铜甬钟、人面纹弓形格铜剑、蒜头型铜扁壶……
踏入贵港市博物馆,通过翔实的史料、图片,我恍若步入历史长河,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文化成就和技术水平;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探寻古人深邃璀璨的智慧,体会秦汉古郡的繁荣历史与社会变迁;穿越时空隧道,我深深感受到千年荷城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