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东津舞狮

2025-08-1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莫丽珊  

舞狮子在我记忆中一直都是件再热闹不过的事。

往往还没见着影,就先听到那“咚咚锵”的细微热闹声,那声音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等终于响在跟前,狮子也就出现了。它向来都是踩着鼓点,步步抖擞,时而跳跃,时而摆尾,时而盯着某处睁大它那炯炯有神的双眼。还会在地上翻滚不止,又忽然跳扑而起,再朝人连连眨眼,一举一动都憨态可掬。

舞狮不只由撑狮头与执狮尾的两人组成,更需要配合那敲锣打鼓之声,助狮壮威。每个地方的舞狮都有不同,我尤其记得老家舞狮的鼓声,即便时隔多年,那节奏也依旧在我胸口回响。

我的老家贵港东津,有一个蜿蜒郁江上有些年头的渡口。这个渡口沿江而下大概一公里的位置就是我从小长大的村子,村里在江边重建了个寺庙,叫迴风寺。寺中摆放着舞狮的各种物件,狮头狮袍还有鼓、锣、钹、唢呐等。我奶奶早年参与了迴风寺的重建,也许是出于兴趣又或者是别的原因,在我记忆中,她曾多次去当过那舞狮队中执狮尾的人。这也让少时的我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舞狮的机会。

记忆中,小时候奶奶总是很忙。与外面那些商业化的舞狮队不同,奶奶所在的迴风寺舞狮队是属于村子的,活动范围并不算太大。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收到一些邀请,比如当其他村有活动,又或者隆重的年节盛宴。朝着福气奔去又自带福气而来的舞狮向来是不会拒绝这些邀请的。

我已经记不清是哪年,只记得那是正月初一,小小的我被妈妈抱在怀里,站在东津渡口的岸上看舞狮,远远看那一艘又一艘头接着尾直至江心的船。两岸人头攒动,全是来看舞狮热闹的,就算是站都站不下了,也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挤进来,整个渡口更加吵吵嚷嚷。

忽然,“咚咚锵,咚锵……”的声音由远至近。

锣鼓声一出,仿佛将天地间所有的动静都压下,众人的视线纷纷随着鼓声落在一只又一只从岸边跃至船头的舞狮身上。每只狮子的模样都有所不同,红黄蓝各色都有,它们在鼓声中好奇地探索船只,直到船微微摇晃,狮也摇晃!鼓声停,狮也停!它们双眼瞪大瞪圆,瞬间做出警惕状!半晌,鼓声渐起,狮子们缓缓动作,先是四处张望,再相互对视,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迈步。很快,狮子们适应摇晃的船,又欢快打闹。这时,一只狮子发现了江心那条大船上高挂的彩头红花。它马上动起来,快步朝着江心走去,从这条船头跃到另一条船尾,动作越来越快。其他狮子也发现了,纷纷紧随其后,一只又一只的狮争先恐后赶往江心,再随着鼓声一一啃咬那彩头红花。虽然船晃了又晃,但狮子却玩了个尽兴,让两岸的欢呼一声比一声高。

人群散去后,我去狮队里找奶奶,那时,狮队里的同村阿伯就说要教我打大鼓。鼓是真的大,好几个我坐在里面都填不满,鼓面摸起来坚硬又粗糙,阿伯说是牛皮做成的。我跟着阿伯的指示用力敲击大鼓,“嗒咚锵”“咚锵”……一声一声环绕在我脑海又击打在我心头。那时,我偷偷想着,要快快长大,长大后我就可以敲着大鼓让奶奶跟着鼓声舞狮子。

那个年,真热闹。

后来奶奶老了,头发白了,腿不好了。狮子也老了,头发不再飘逸,腿也不好了。舞狮的工具静静待在迴风寺里的时间越来越多,只有特定的节日才会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去舞动两下。我渐渐长大,因忙着学习忙着工作,也很少回村里,更是很少见到那热闹的舞狮活动。

今年我忽然来了兴致,听说东津一处叫冲口的地方有舞狮活动,特地凑了一回热闹。狮子依旧威风凛凛,动作也仍是憨态可掬。待狮舞结束,仔细看,才发现舞狮队里竟然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再凑近,又看到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有模有样地敲起大鼓,这多像当年敲鼓的我啊!舞狮的年轻人看到了纷纷凑上前,在节奏鲜明的鼓乐中,也乐得重新撑上狮头,与小男孩配合着舞动,围观群众连连喝彩。

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看舞狮的年代,不禁心神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