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传递出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描绘了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文件中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信息共享、协同解决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社会的和谐稳定犹如基石,支撑着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是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营造积极健康社会氛围的关键密钥。
“枫桥经验”的核心在于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就要求强化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不能等到矛盾激化、问题扩大才去关注和处理,而应主动出击,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通过走访、调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作用,让村民参与到化解矛盾纠纷中来,形成群策群力、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需要织密信息网络。我们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覆盖农村各个角落的信息收集体系,让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成为信息的“触角”,及时感知矛盾纠纷的“蛛丝马迹”。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前预判矛盾的发展趋势,做到未雨绸缪。只有信息畅通无阻,才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协同解决机制则是化解矛盾的“利器”。农村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单靠某一个部门或个人很难有效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多方力量协同作战。在处理土地纠纷时,农业部门提供政策解读和专业指导,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村委会发挥熟悉情况、贴近群众的优势进行沟通协调。各部门通过各展其长、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将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在基层。
农村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村民之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不断增强。这种和谐反过来又会促进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形成良性循环。各级各部门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让大家知法、守法、用法,以法律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用道德的力量引导村民互谅互让、和睦相处。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让农村群众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