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覃塘区 > 正文

在劳动实践中收获真知——覃塘区“三化一体”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小记

2025-11-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练琴  

“看,我摘的鸡骨草可以用来泡茶喝哦!”11月17日,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邓梦菲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学校“药苑”采摘鸡骨草、挖天冬等中药材,体验收获的喜悦。这是覃塘区中小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喜人一幕。

田园芳香沁童心

古山小学独具匠心,以中医药为媒介,将中医文化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一个中医药特色科普园地。园内种植了车前草、土茯苓、紫鸭跖草、鸡骨草等多种药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平台。学生从播种、施肥、除草到日常观察研究、动手采摘、晾晒、分装打包,全流程体验。

图为蒙公镇古山小学师生一起采收鸡骨草。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练琴摄影报道

“种植、收获、认识、研究中医药的过程就是一个劳动、坚持、拓宽认知的过程。学生通过中医药校本课程,不仅学会种植,还提升劳动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学会思考,一举多得。”古山小学校长覃星循说。

“快看,我种的油麦菜长得真好呀。”“大家是不是发现有的辣椒比别的稍大些?这和种植时的间距、浇水有关系。咱们这次摘完,下次可以试着把辣椒苗种得疏一点,多让根部晒晒太阳,就能收获更大的辣椒了。”11月17日,记者走进该区樟木镇第三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里欢声笑语,丰收随处可见。菜地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弯腰松土,细心栽种、浇水……“我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共20多亩,我们以一课一廊一园一馆一主题‘五个一’为抓手,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该校总务主任盘伟说。

劳动实践悟真知

古山小学、樟木镇第三初级中学是覃塘区积极推动劳动教育的缩影。种植、烹饪、手工编织、非遗文化传承、家务劳动……覃塘区各中小学校以多种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近年来,覃塘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集“项目化、基地化、生活化”为一体的“三化一体”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覃塘区把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纳入该区全面深化改革项目,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为劳动教育提供保障。

辖区内各学校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教学体系,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精心构建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针对性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60项贴近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课程,同时开发了50余项富有创意与特色的手工、剪纸等课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融入每一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动的价值与魅力。

同时,辖区内各学校因地制宜打造贴近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实现“校校有基地”,并按照“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思路打造别具一格的劳动文化。充分利用辖区内5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研学活动,扩大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与阵地,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朴素真理。

劳动赋能育新人

覃塘区实验小学“烹饪+营养”项目与校园美食节,山北乡中心小学“植物研究+科学记录”活动,蒙公镇古山小学、覃塘高中成功举行的“三化一体”劳动教育实地观摩及研讨活动等,集中展示了该区劳动教育基地化建设的成果。

“为了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求每所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强化过程性评价。依托实践基地,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劳动。推动课程融合,整合校内劳动岗位、校外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深化家校协同,助力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以劳动教育为成长赋能。”覃塘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家杰说。

该区各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种植养护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劳爱美的习惯。各学校还制定详细的劳动教育制度,明确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的要求;通过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配备专职劳动教师,聘请能工巧匠、专技人才担任兼职劳动教师,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

在该区教育局、各学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劳动教育工作开花结果,成效喜人。目前,覃塘区有自治区级劳动教育示范校3所、自治区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校2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3所。今年9月,覃塘区的《依托“家校社”协同,打造“基地+”劳动教育新生态》入选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学生们普遍养成了勤动手、爱思考、爱学习、讲卫生、阳光向上等良好的习惯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