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400—600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光照与雨量充沛,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平南县大坡镇成为中草药生长的“天然温床”。近年来,该镇立足山林资源优势,深耕“山”字经,向山林要效益,发展林区特色经济,大力培育中草药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效的双赢。

在大坡镇直道村五指毛桃种植基地,成片的五指毛桃长势旺盛、密密麻麻。农户们穿梭其间查看生长情况,扒开松软的泥土,粗壮盘结的根系便展露出来,在土层中舒展蔓延,浅黄的根皮泛着光泽,淡淡的药香弥漫在空气中。

在雅水村的大坡镇明康中草药种植基地,巴戟藤叶片翠绿油亮,顺着山势四向攀爬,如绿浪般铺展在山岗间,层层叠叠遮蔽了地表;肥厚的根茎在沃土中深深扎根,尽显生机。“我们基地自2023年起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闲置山地,种植巴戟260亩,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20亩。”村党支部书记凌裕介绍,该村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种植、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巴戟产业链条。

“今年已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通过精准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草药成活率达90%以上。”大坡镇中草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成员朱锦华说道。为推动中草药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大坡镇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成立了中草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为产业发展筑牢组织根基。与此同时,鼓励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持续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此外,该镇还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的科技特派员及技术专家,通过不定期举办培训班、田间课堂等形式,向农户传授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

市场对接上,大坡镇同样下足功夫。工作专班多次外出调研,精准掌握市场需求与价格行情,积极与药企搭建直供合作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我们与玉林市中药港建立长期合作,种植的中草药及加工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朱锦华补充道。

如今,中草药产业已成为大坡镇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全镇已种植玉桂、油茶、五指毛桃、巴戟等各类中草药1万余亩,打造以雅水村、良党村等为基础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带,通过多元举措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谈及未来规划,朱锦华表示:“我们计划五年内新增中草药种植面积7000亩,并通过中草药加工厂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