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橘 井

2023-01-0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邓 卉   网络编辑:周礼萍  

江南,有一泓湖。

湖底,有一口井。

井旁,曾有一棵橘树。

流年似水,那井,那树,都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有古井中连通的地下水,仍然汩汩不绝地涌出,最终化为一泓湖,名曰南湖。

曾经,有一位青年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来到这儿,他双腿带疾,但相貌奇伟,目光坚毅。他深入村屯察看民情,带领村民修建郡城、掘井,引进先进农耕技术,传播儒学。他白天带兵操练,夜晚挑灯钻研易学,孜孜不倦。

他便是陆绩,中华二十四孝人物,是太守,是将军,更是一位学者。

《三国志·陆绩传》记:“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孙策与张昭、张纮、秦松商讨使用武力平定四方。年幼的陆绩坐在末席大声说道:“过去管夷吾辅佐齐桓公时,九次召集诸侯,统一匡正天下,并不使用战车。孔子说‘远方的人不归顺,可修文德使他们来归附。’现在各位不商议用道德安抚收复天下,而惟独崇尚武力,陆绩我虽然年幼无知,但心里实在觉得不妥。”张昭等人很诧异,认为他非比寻常。

绩自幼博学多识,精通天文历算,虞翻、庞统作为当时极有德望的贤士,皆与陆绩交好。孙权统事,征召陆绩为奏曹掾,因其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

根据残缺不全的史料推算,陆绩生于公元187年,公元193年就有怀橘遗母之举,当时6岁;公元200年任奏曹掾,才13岁(待考);公元208年任郁林郡太守,才21岁;公元219年卒,才32岁。由于历史变迁,各阶段的历史资料不一定完全精准,但可以总结其大致生平。陆绩的一生,实在令人惊奇而又扼叹。

在那个群雄割据、战事纷争、的时代,陆绩主张修文德而不尚武力,显然有些完美理想主义。孙权派他驻守南疆,估计也是想让这个心直口快、“以直道见惮”的年轻人到广大基层农村去历练一番,好消除一下他的书生意气。

陆绩有腿疾,其实更适合任文职、做学问,突然间接到这么一单支边任务,估计当时是有几分失落的。但是军令如山,他也是位有血性的大好青年,于是就带着他心爱的书籍,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边疆去了。

事实证明,陆绩绝非空想家。他踏进古郁林郡这片土地,发现这儿气候炎热、疫痢流行、环境艰苦,作为一个富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岂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于是这位年轻的太守顾不上自己的腿疾,跋山涉水巡视各县,轻徭薄赋为民减压,筑郡城、修水利、挖水井,防止疫情传播,为老百姓改善生存环境,脚踏实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

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他也不忘研究学问,“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于世。”

陆绩也是将儒家学说传播到岭南布山的第一人。他传播中原文化,对老百姓通之以诗书礼乐,使儒学在布山广为流传,以诗书造士,从者云集。

陆绩在任内所生女儿,取名曰郁生,可见其对这片驻地已经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陆绩的故事,就是古代一知青下乡、文人从军,经风雨见世面,理论联系实际,在自己接受劳动改造的同时,顺便用知识去改造边远山村落后面貌的励志故事。

可惜,陆绩自己却于32岁便英年早逝。

光绪《贵县志》记载:“陆公井,又名橘井,在县南三里古郁林城,怪石清流,吴郡守陆绩所凿。”陆绩带领村民凿的井原称陆公井,南汉时,刺史刘博古在井旁植橘树一株,以纪念“怀橘遗母”“载石表廉”的先贤陆绩,所以陆公井又被称为“橘井”。

橘井,在中医界也有一个典故。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记载,相传苏仙公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后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橘井”一词与“杏林”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桶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陆绩之“橘井”,与中医之橘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为了减少疾疫,都是为了天下苍生。他在镇守南疆的时候,积极地传播儒学和农耕文化,又何尝不是广济天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掘井,使民生有了活水,传播儒学,使思想有了源头活水,善莫大焉。

清末民初,贵县知县蒋航将陆绩故城这片历史地段命名为“橘井名区”,橘井名区目前尚存古码头、驰道、亚魁牌坊、橘井水系、怀橘坊社稷坛、明清古民居群等古迹,这些饱经风霜的古遗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我曾经无意在网上看到过有关三国网络游戏的评论,有新手发帖求助:“刚发现一名新角色:陆绩,这人厉害吗?”有人回帖:“陆绩:郁林郡太守,势力:吴,武将技:怀橘,可令一名角色恢复一点体力;舌论,令对方失去一点生命值;浑天、投石,分别可以令对方失去一点体力。”

看了这些讨论帖,我哑然失笑。现在热衷三国网游的年轻人应该很多,我相信编游戏的人是钻研过历史的,从陆绩的这些武将技不难猜测,怀橘,代表温暖与治愈;舌论,代表口才和谋略;浑天,代表学问研究;投石,出自廉石之典故。

而玩三国网络游戏的年轻人,年龄也许是十几岁到三十多岁,他们可能不知道,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跟他们一样年轻的陆绩已经敢于与君臣直言,讨论天下大事,任太守,当将军,用稚嫩的肩膀承担了许多沉甸甸的责任。

从陆绩临终前“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的感叹中,可以真实地感觉到他的遗憾与不甘。他志在学问钻研,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陆绩不是神,而是一个有笑有痛、有血有泪的青年,直到他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他都还很年轻。如果不是背井离乡积劳成疾,肩膀又压了太多的担子,或许他都不至于英年早逝。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橘井飘香,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橘井所连接的地下泉源源不绝地涌出,不经意间,漫过了水井,汇集成今日之南湖。

陆绩所传播的儒学文化,流进了先民的血液,植入了郁林郡的文化根基。这位可钦可敬的青年太守、文人将军,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赋予了古郁林郡。

虽然橘井现在已经隐没在湖中,但那一丝源头活水还在。

而陆绩所传播的理想之光,也一直都在。

跋涉在时空长河中的人们,如果抬头仰望历史的星空,就会看到那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