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活在心中的太阳——读潘大林散文《我的太阳下山了》

2022-07-0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李东凡   网络编辑:周霞  

《我的太阳下山了》由著名作家潘大林所著,刊发在2016年第9期《广西文学》,2020年收入《大林文集·散文卷:没有电的日子》。本文字里行间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最为诚挚的纪念,塑造了一位坚强乐观、善良伟大、爱子如命的慈母形象,书写了其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挫折。每一次阅读潘大林这篇散文,我都会被文中朴实真挚、情深意浓的文字所打动,被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散文写作贵在有真情、有实感、有血肉、有灵魂、有温度、有高度。读潘大林的散文,总让人有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欢海则意溢于海”的感受。他的文字真诚,透出丰富细腻的情感,善于用精细的笔墨去表达散文的意境。他的散文以朴实的文字洗涤了社会的污垢,唤醒了人间的大爱,把精神的归宿点落在留恋的故土家园。他运用朴实的语言去描写童年的记忆,去怀念父老乡亲以及师友同窗,从最熟悉的生活里体验人世间的冷暖与善恶。

在母亲的眼里,儿女永远都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尽管我已退休,但只要母亲在,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儿子的待遇:早上八点起床,母亲已将早餐做好,大多数时候是鸡蛋面,有时是鲜肉粥,有时是干捞粉,有时则是牛奶馒头。她早睡早起,十分忠于这份职守。这时候,她已经年过八十高龄了。”文中这几句话很是传神,让母亲的爱子情怀,形象鲜活地跃于眼前,既包含了作者对亲人深情的怀念,又对母亲无私大爱的描写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每一个人在其生命成长的历程中,都拥有“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无时不在尽情地散发出所有的光和热。《我的太阳下山了》开文就写道:“人们都说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但我父亲过早离世,母亲就取代父亲,成了我终生的太阳,高高悬在头顶上,无处不在地普照着我,让我一直享受着她的庇护和恩惠。”

随着细节和情感的推进,作者在文中对母爱的平凡和伟大是这样描述的“母亲以她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儿女的生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更关注着国家的兴衰和时代的发展”。“在我的视角中,母亲一直以一个男人般的强悍忙碌着。忙碌于生产队的耕种与锄割,忙碌于大集体的学习与会议,忙碌于儿女们的吃喝与病痛,忙碌于迎接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父亲去世三个月后,弟弟出生了,母亲成了一个拖带着五个小孩过日子的寡妇。那时候,母亲正青春年华。我最担心的就是她放手而去,不再管我们。所幸的是,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无论日子多么苦累,多么困难,她一直没有离开我们,就像一头顽强的母狼,带着她的小狼崽与生存环境顽强地搏斗着,直到狼崽们能够独自生存为止”“多年之后,我才理解了她个性之所以变得如此强势,其实是想向世人证明她的刚强不屈,以免被看不起和被欺侮。母亲成了一只长着满身尖利硬刺的刺猬,承担起了命运摊给她的沉重的一切”……这些情感真挚的文字,是潘大林对经历了世事沧桑的母亲发自肺腑的感叹之言,更是作者饱蘸笔墨,深情思念母亲的言辞。读罢,不禁再次眼眶湿润,心中掠过深深的感动。

泪光中,我想起了我那至今还住在乡下,已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仿佛看到了她丝丝的白发以及苍老的脸庞,让已是不惑之年,又远在城里的我,似乎又一次回到了童年时代,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讲过去的故事……掩卷之余,我想,人世间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人的一生总是在跋涉中奋进,只要我们的内心时时刻刻懂得珍惜身边的“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之光就会照亮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