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汇路:尘封的跨国“生命线”

2025-09-02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苏津民 薛俊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回国内的家书,是信件、汇款二合一的特殊载体。一封封泛黄的侨批,曾穿越血火淬炼的东兴汇路,连接着海外赤子和家国亲人,承载的不仅是思念,更是海外华侨(华人)为祖国(祖籍国)抗战不惜以命相搏的赤子情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倾力打造微纪录片,带您了解那条穿越战火、连接东南亚与中国的抗战生命通道。

8月25日,记者走访广西东兴侨批纪念馆、广东揭阳魏启峰侨批局,追寻那条曾在战火中开辟、历经三年半却影响深远的跨国“生命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汕头等口岸相继陷落,原有侨批航线被切断。此时,伍如英、赵开钳等华侨先辈毅然开辟“东兴汇路”。“短短三年半时间,它源源不断输送侨汇和物资,为抗战提供了坚强后援。”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说。

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接受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采访。

这条全长3000多公里的线路,从东南亚经越南芒街到广西东兴,再分流至广东揭阳。不仅每月输送超千万越币侨汇,还护送大批爱国青年回国参战,更将海外抗战物资源源不断送到前线。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东兴侨批交接点有数十个,为抗战输送物资超百吨。

东兴侨批纪念馆中,至今珍藏着许多泛黄的书信。柳城籍侨胞龚滚在加拿大筹款购机支援抗战的凭据,虽数额不大,却凝聚了海外赤子的炽热深情。“当时侨批局还将侨胞捐款转交八路军,周恩来、叶剑英、廖承志等领导人亲自回信,这是我们的珍贵史料。”林惠江介绍。

东兴侨批纪念馆珍藏着一封封泛黄的侨批及照片。

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向介绍珍贵史料,侨批局将侨胞捐款转交八路军,周恩来、叶剑英、廖承志等领导人亲自回信。

然而,东兴汇路并非坦途。它背后,是无数“批脚”以生命铺就的血泪史。他们身背竹篓、脚踏草鞋,常常要在密林山道跋涉数月。“送批就是提着脑袋走路。”东兴汇路开拓者赵开钳之女赵永凤回忆,她的大姨伍清莲就是“批脚”之一,多次冒死运送抗战物资。

东兴汇路开通不久,便引起日军注意,多名侨批局负责人被捕受刑。赵开钳和妻子在运输途中遭遇日军拦截,船只被炸、物资被劫,二人一度被通缉,不得不漂泊海上。这样的生死考验,几乎成为每一位“批脚”的宿命。但也正因如此,这条汇路才更显珍贵。

在广东揭阳魏启峰侨批局,记者看到这条“生命线”的另一端。这里是侨批的重要集散地,超过七成的侨批要经此转送潮汕各地。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名誉会长黄俊煜介绍,1939年汕头沦陷后,潮汕侨批中断,东兴汇路如同雪中送炭,维系了无数家庭的生计。“侨批不仅是钱,更是信心。”侨批文化传承人郑奕雄动情地说。

广东揭阳魏启峰侨批局旧址。

东兴汇路是当时无数侨批业者用生命开辟的“生命线”,一封封“纸短情长”的家书,更是一条“路险志坚”的救国之路。1945年,随着抗战胜利,东兴汇路淡出历史舞台,但那段烽火岁月,已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之中。

“我收集侨批,也是为了寻根。”林惠江说,先辈们以生命守护的汇路,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见证。“今天我们重走这段路,就是要让后人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策划:宋春风 罗锐

顾问:莫仁力

统筹:何小兵 苑长军 何秋珊

主创:苏津民 陆春霞

出镜:薛俊晖

海外宣传:毛梓林、覃林清

翻译:薛俊晖、覃林清

摄影:吴敏进 韦恒 李应东

后期:陆莎莎 蒋丽萍 雷丽芸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出品


特别鸣谢

东兴市融媒体中心

东兴侨批纪念馆

揭阳魏启峰侨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