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我市以工代赈工程促发展惠民生

2025-09-09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8月19日,港南区湛江镇湛江村、平江村、兴成村山塘水毁整治修复工程建设现场。全媒体记者蒙思婷摄

贵港讯 8月19日上午,港南区湛江镇湛江村、平江村、兴成村山塘水毁整治修复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挥锹夯土、运料砌墙,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该项目作为我市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对项目范围内的8个鱼塘及周边实施道路硬化、挡土墙、沉砂池、排水管等建设和修复渠道(农沟)、塘底清淤,建设期间采取“培训上岗+灵活用工”模式吸纳周边群众务工增收。

“项目自5月16日开工以来有序推进,目前正在建设兴成村四力果场旁水塘的挡土墙,下一步将进行道路级配的铺设及道路硬化,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10月份完成。”项目负责人谢国禧介绍,项目以以工代赈的形式实施,总投资36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77万元,劳务报酬占中央预算内投资比重在38%以上。项目建设期间,群众通过自愿报名参与进来,优先吸纳脱贫户及返乡人员务工。所有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后,根据工作能力分配岗位,主要分为砌砖工、普工、砼工3个工种,每天工资150至300元。

据悉,截至7月底,该项目已累计吸纳60余名村民参与建设,预计竣工时能发放106万多元劳务费。

以工代赈是指建设基础设施工程时,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是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之一,推动项目在国家政策赋能、职能部门协作、群众广泛参与下,得以加快推进、节省成本。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以工代赈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储备以工代赈项目,施行以工代赈项目简易审批,积极争取中央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项目统筹协调指导,加快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充分挖掘工程建设、服务保障、项目管理和建后管护等各环节的务工岗位,为外资外贸相关企业失业返乡人员、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机会,尽可能增加当地群众务工收入。

今年截至8月20日,全市累计获得中央专项以工代赈项目17个,总投资达6702万元,其中获得中央对项目资金支持5665万元,相比2024年获得的中央资金增加了1.5倍。这批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超2030万元,将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期间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或改扩建农村道路55.3公里、水渠28.7公里,修建小型桥梁2座,整治修复水毁山塘18座、护岸500米等。项目的实施,促进解决群众务工与增收问题,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全市2025年以工代赈项目已完工2个、在建11个,另有4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全部项目预计在今年12月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作者:全媒体记者蒙思婷 通讯员岑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