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50亩韭黄年入50万!思界乡冬闲田“变闲为宝”的秘诀竟在此→

2025-11-28   来源:今日平南   作者:  

平南县思界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变闲为宝”的冬季农业开发战略,通过鼓励农民利用冬季闲置农田发展蔬菜种植,并广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科技动力。

韭黄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因其成长过程隔绝光线而呈黄色,称之为“韭黄”。韭黄的生长主要是依靠韭菜根株内贮藏养分的转化,对土壤要求很高,在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才能长得好。

传统的粗放式灌溉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导致病害。在思界乡新旺村韭黄种植户林锦桂的韭黄田里,使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田间实现了精细化管理。通过手机或田间控制器,他就能轻松完成大面积田地的水肥管理,不仅将人工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更确保了韭黄品质的均匀和优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这50亩韭黄都采用了喷淋技术,能精准地控制水肥用量,提高韭黄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节约水资源、减少人工成本。”林锦桂说,目前该基地韭黄亩产约750公斤,年总产值达50万元左右。

过去,秋收之后,思界乡的大片农田便进入“休眠”状态。为打破这一传统模式,乡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将冬闲田视为宝贵的资源,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冬季蔬菜种植产业。南荫村和官塘冲村联合利用冬闲田连片种植玉米达300亩,让原本荒芜的土地重新披上绿装,显著提高了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和利用率。

吴锦武是思界乡桂桂帮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户,“合作社利用冬季闲置农田种植300多亩鲜食玉米,并引入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他告诉记者,预计玉米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既能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又能带动村民增收。

思界乡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吕锦斌告诉记者,该乡通过冬闲田科学利用,达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种植效益、带动群众增收的效果。在推广冬季农业时,该乡并非简单地扩大种植面积,而是将“科技兴农”理念贯穿始终,一套套现代化的水肥一体滴灌、喷淋系统成为了田间地头最亮眼的风景。

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能节水30%以上,节肥20%左右,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作物在得到稳定、均衡的养分供应后,长势更加健壮,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的组合拳,思界乡将“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将传统农业引向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快车道。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益,为周边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