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消失的背影

2025-05-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盘小春  

村子的外面有一口井,俯视其形似半圆,圆弧上方是一条铺满鹅卵石的路。路面不是很宽,刚够一人走。路虽小,但非常便利。

我对这口井的印象最深的是,不论是旱季还是雨季,那圆圆的井口里总是满满堂堂的,没有风的时候,它平如一面圆镜。白天它和太阳相辉映,夜晚它看着星星照着嫦娥前行。

井深一米多,井口的底部是人工堆砌平整的石头,石头上有一层薄薄的泥。泥里面藏了一些泥鳅,泥土上面爬满了不知名的野鱼。它们每天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玩耍。俏皮的泥鳅,时而从泥土上弹跳到水面上,甩甩尾巴,水面上荡起漪涟。然后,它又扭动着身躯快乐地钻到泥土里藏了起来。其他小鱼,一般都在水底玩耍,天气热或者没有人的时候,它们常浮出水面,张开小嘴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

村里的人,特别是居住在村边离井口比较近的人,他们每天都来这里打卡。时间主要集中在煮早饭前、午餐前后、日落时分。

小学三年级那年,放暑假了,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做,故意打了个幌子,来到井边玩。刚开始,我只是坐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玩耍,看鱼儿们在水面上游来游去。那时,天真的我捡来许多鹅卵石,往井口里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浮在水面上的鱼。可是,我怎么打,都打不着它们。石头一落到水面上,鱼就跟着跑光了。它们的速度比我的石头沉入水底的速度还要快。

眼看打不着鱼,我好奇地跑到了井口边上,等鱼儿游上来抓它们。可是,井里的那些鱼儿也不傻。它们看见我的倒影在水里,一只只都不敢浮上来,有的甚至躲进了井壁的石头缝里。就在这一招不行的时候,我跑到旱溪里捡了一块破蚊帐和一根小铁丝,我把它做成一个小漏斗,还特地找来一根竹子,把小漏斗绑在竹子上,然后跑到井里捞鱼。

这一招还挺管用的。来到井口边,我匍匐在干燥那一面的井壁上,尽量把自己的身影藏在井口照不到的地方,然后悄悄把漏斗放进了井里,静静地等着鱼儿游进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刻钟过后,果真有鱼儿上当了。

鱼儿们先浮到水面上,然后绕着水面慢慢地游开,它们不知道我趴在井边上盯着它们。它们也不知道水里有埋伏,就在它们游得快乐,差不多忘记自己是谁时,有的鱼儿游到了埋伏区而且还傻傻地停在那不动。躲在一旁乐呵着的我快速把漏斗往上提,等鱼儿们反应过来时,它们已经在我的漏斗里胡乱地跳着了。

看到越来越多的鱼儿上当,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不再躲着等鱼了,而是光明正大地来捞鱼。我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心也就越来越贪,小鱼我是看不上的了。我看上的,是那些跳着舞上来逗我玩的泥鳅。

泥鳅一般不会浮在水面上游,而是趴在泥土上。我赶一下,它们就走一下,走的速度不快,给人的感觉就是懒懒的。但是,当我把漏斗伸到水下,伸到井底的软泥上,就在快要得逞的时候,它们就滑翔跑过了另一边。它们跑,我沿着圆形井口边跟着它们打圈圈。

稍不留神,我踩到井壁上的光滑地带,连人带着漏斗一同掉进了井里。那时,我还不会游泳,求生本能迫使我丢开漏斗,徒手抓住井口的石壁往上爬,拼命地往上爬。可是,不管我怎么用力往上,可我的腿都不听使唤,裤子湿了,腿太重了,拼尽全力就是够不到井口上。

井里的水不是一般的凉,我掉进井里,没多久身上就长满了鸡皮疙瘩,身体冷得打哆嗦,上下牙齿来回地在打斗。我不敢喊,因为井口距离我们家太近了。

爸妈听见肯定拿着棍子来井里提人。

我心里期盼着我的小伙伴来救我,可是那一天中午,他们连个人影都没见。我想他们可能睡着了。就在我在水里泡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候,有一个只见背面的老人,他不是我们村的,刚好来我们村办完事回去,路过井边时,看到我落在井里,他沿着石阶梯跑下来把我拉了起来。

那天,我全身都湿透了,甚至连一根干的头发都没有。那老人没有骂我,见我全身都湿透了,就帮我把衣服脱下来,用手拧干,晒在旁边石头上。他跟我说了一句话:“待会干了你自己穿上再回家,别再到井里玩了。”

然后,他驼着背沿着田埂那边走去。那一天,我一直看着那个弯着的、跟禾苗一样高的背影,时隐时现地走动着,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谁,居住在哪里。

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现在村外的这口井也被填埋了,我依然清晰记得那个消失在禾田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