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港日报》报道,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近日发布《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贵港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黎显杰获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
自1986年首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启动以来,我国已迈入第八个普法五年计划的征程。年复一年的普法实践,在强化公民法治观念、加速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迁等方面,均展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普法工作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通过持续的普法工作,可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高效开展普法工作,确保其取得实质性成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
首先,增强普法对象的精准性。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性,如年龄层次、职业背景、文化素养等,实施差异化普法策略。面向青少年,强化校园法治教育;针对老年人,侧重于养老、医疗等法律知识的普及。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了解普法对象的需求,定制个性化普法计划,提升普法实效。
其次,创新普法形式与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的传播优势,开展线上普法活动,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创作符合新媒体特性的普法内容,如趣味短视频、图文解读、漫画故事等,使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今年9月,厦门公安通过“直播带货”式普法,借助“反向带货”等流行元素,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将法律知识融入大家熟悉的“网络热梗”,增强了普法效果,赢得了广泛好评,为普法创新树立了典范。这也启示我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法律知识可以更快、更广泛地覆盖多元群体。
最后,加强普法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需构建长效普法机制,确保普法活动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推动普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普法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强化普法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普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