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外卖骑手和小区保安之间的冲突,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和舆论热议。找到一个既能保障小区安全,又能兼顾骑手送餐效率,且能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据8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日前,杭州绿城西溪世纪中心一名保安与外卖骑手发生冲突,网络流传一张黄衣骑手下跪的照片,部分外卖人员要求物业现场“道歉”。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矛盾并不鲜见。在此前警方通报事件中,有多起外卖小哥与保安人员发生争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甚至导致伤亡的事件。
杭州保安与外卖骑手发生冲突,因外卖骑手下跪而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将外卖配送“最后100米”的问题推至公众视野。这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涉及行为边界、基层治理和平台规则等多个方面。为了共建和谐社区,确保外卖服务的顺畅与安全,我们需要合力解决这一难题。
必须明确的是,无论是保安还是外卖骑手,他们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保安维护着社区的安全与秩序,而外卖骑手则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餐饮服务。双方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对各自职责理解的差异以及工作压力。
在小区安全管理上,物业公司有责任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既要确保业主的安全,也要考虑到外卖骑手的实际需求。一些小区禁止外卖车辆进入,虽然出发点是保障小区内部安全,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骑手的工作难度和时间成本。因此,物业公司应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如设立专门的外卖车辆停放区,或者为骑手提供便捷的通行证等。
平台规则的优化同样重要。外卖平台应当更加关注配送“最后100米”的实际情况,利用智能算法优化奖惩机制和配送路线。对于因“门难进”导致的超时罚款等问题,平台应当设立更畅通的申诉渠道,保障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也应当加强与物业公司、基层组织等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外卖骑手创造一个更加友好、便捷的工作环境。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与引导。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与权益,可以为解决这类冲突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物业公司、外卖平台以及骑手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倡导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骑手们为了生活奔波,他们的辛劳值得尊重;而保安人员也肩负着守护小区安全的重任,他们的职责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一些城市和社区开始探索解决外卖配送“最后100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建立“骑手友好社区”、推出电子通行证等措施,为外卖骑手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这些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畅通外卖配送“最后100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物业公司、外卖平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安全、高效的外卖配送环境。这不仅关系到骑手和保安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