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关注“节后空巢症”

2023-01-3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袁浩  

主持人语: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家人团聚显得尤其宝贵和幸福,也使节后的分别格外令人不舍。如何安抚好家中老人的情绪,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责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不仅仅是节假日期间的事情,更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考虑和安排。

在经历了3年疫情之后,今年春节很多人把回家过年作为首选,让留守家乡的老人们感受到天伦之乐。但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在外工作的儿女们又开始收拾行囊,各奔东西,一度热闹的家再度变成“空巢”。短短几日的相聚,从阖家欢乐到冷冷清清,不少老人会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出现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情况,患上了“节后空巢症”。

“节后空巢症”的背后,实质上是老人在生活中的情感缺憾。现代社会,大多数年轻人工作忙碌,其中有很多的在外打拼者,春节过后又与父母分隔两地,但留守老人们渴望亲情陪伴、期盼精神赡养是刚需,如何用亲情爱心填充其“空巢”、愉悦其身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为人子女者要常用孝心呵护。“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为人子女者不仅要在年节之时依法履行好“常回家看看”的责任义务,也要在假日之后保持对老人的关心关爱,常问候问候老人,在外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经常与老人保持电话沟通、视频连线,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做到平时也常回家看看,莫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远遗憾。

其次,老年人自身要善于自我调适。孩子长大了,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要安心工作以立足,勤奋学习以立身,努力打拼以立命。这既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责任。作为父母,要学会调低举家团聚的“期望值”,对儿女的回乡返家顺其自然,尤其要对儿女们的节后上班拥有心理预期,学会自我“寻乐”,相互“寻乐”,比如,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或与同龄人交往,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多到热闹地方去走走转转,量力而行地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乐趣一增多,精力一分散,就不会觉得特别孤单了。

最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开展“暖巢”行动。儿女不在家,社区(村居)就是老人的家。让老人远离“节后空巢症”,公共服务不能缺位。随着我国社会加速老龄化,各级政府应加快实施敬老爱老助老工程,提供相应志愿服务,让广大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情趣,更加幸福地安享晚年。要建立起“空巢”家庭的关爱档案,保持与“空巢”老人的电话沟通、定期巡访,积极为其创造与人沟通的交流平台。社区(村居)应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空巢”老人感受到温暖。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关注“节后空巢症”,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只有老人、子女、社会共同努力,“空巢”老人幸福养老才能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