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使用预制菜应“预告”消费者

2022-07-3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郑桂灵  

主持人语:消费者在消费时,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在餐饮行业中使用预制菜,应事先告知消费者,这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保护经营者自己。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当你点外卖或堂食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前脚刚点完餐,外卖很快就送到或者服务员很快就端上菜来,速度快得超出预期。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你吃的是预制菜,而并非现做的菜肴。预制菜占领外卖和堂食,但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预制菜,而往往默认为是“新鲜现炒”。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鉴于预制菜可能存在更多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考虑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预制菜呈现出越来越火爆的趋势。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80%的预制菜最终从堂食和外卖流入消费者口中。预制菜火爆虽然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便捷,但同时也遭遇到不少吐槽。有网友直呼:“预制菜彻底摧毁了我吃外卖的动力,也包括一些堂食!”

基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社会伦理,人们质疑预制菜首先源于对其食材选择和食品安全的担心。毕竟预制菜是一种提前做好并经过速冻形成的菜肴,既需科学设定保质期,又要解决好贮藏保鲜的问题。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预制菜质量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菜品变质腐烂、食材不新鲜、内含异物、存在过期现象等方面。由此看来,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应从建立标准、行业规范和强化监管的全过程着力,切实把好企业资质、消除存储风险、确保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

把预制菜带回家,的确可以免去择菜、清洗、配料等筹备过程,给一日三餐的食材加工带来便利。但若将其使用扩展至堂食和外卖环节,问题便会接踵而来。人们去饭店就餐,品的是厨师手艺,讲究色香味俱全。只有选择新鲜食材现炒现做,才能体现出厨师的技艺,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堂食千篇一律地采用预制菜加工,不仅让厨艺无从施展,也让做出来的饭菜质量差强人意。难怪有消费者表示:“如果在饭店吃饭,我要是知道是预制菜,可能就不吃了。”

这显然牵涉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问题。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也应该把商品的真实情况和相关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地告知消费者。就堂食和外卖而言,经营者有责任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其加工出来的饭菜究竟是选用预制菜还是“新鲜现炒”,以方便消费者知情和选择。如果消费者出于工作繁忙而急着用餐,也许就随便对付一顿;如果消费者属特意来品尝厨艺的,就可能会舍弃预制菜而选择现做。经营者理当实情相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餐饮行业中的半成品和有益补充,预制菜理当在不断规范完善中稳步前行,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建立预制菜提前告知制度,既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也为发生相关消费纠纷处置提供参考依据,这值得有关部门和消协组织研究、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