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14岁的童童还在成都读初中,最近却有了一个“小糖人”的身份。“孩子平时喜欢吃肉,长得比较胖,没想到这么小得了糖尿病。”童童的妈妈李女士带着孩子在医院检查发现,童童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显示是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病”,患病群体以老年患者居多。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老年病”。
曾经有则风靡一时的广告语:“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如今,不少不到30岁甚至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却患上了从前可能60岁以上的人才会患的“老年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30岁的人60岁的身体”背后的“老年病”年轻化值得警惕,因为这种现象损害的是年轻一代的身体健康,而他们往往是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障,社会的正常发展也可能因此受影响。除了提高警惕,还要追问“老年病”为何找上年轻人以及相应的预防与解决措施,让年轻人更好地远离“老年病”。
“老年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当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如果再有熬夜、久坐、缺乏运动、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习惯,那被“老年病”找上就是大概率事件。如年轻人很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长时间躺卧玩手机,就极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而现在患有此“老年病”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另一个原因则是年轻人对“老年病”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部分年轻人仗着自己年富力强,不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即便偶然查出患有某种“老年病”,也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扛得住,而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老年病”进一步恶化。2019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就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64.4%的人并未接受过医学治疗。
远离“老年病”,年轻人提高警惕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釜底抽薪之策。一方面要改变“老年病”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知,从观念上提升防范“老年病”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改掉熬夜、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就社会层面而言,高校、医院、青年组织等也要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年轻人树立防范“老年病”的意识,如组织相关科普讲座、网络宣传、公益体检活动等。
对于“老年病”年轻化趋势,必须保有足够重视与警惕,否则必将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毕竟,虽然年轻人的身体健康是他们自己的,但更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失去年轻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就会丧失“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