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研学旅行须防止变味

2023-07-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天放  

主持人语:研学活动既是德育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乃至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要想让学生既玩好又学好,须将研学规范起来,制定相关标准和事后评价体系,并强化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使研学真正达到既定目的。

据6月28日《新京报》报道,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21年研学机构已达到31699家。从需求端看,目前中国研学市场潜在消费群体已超过2亿人,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成为旅游市场新蓝海。

“研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探究式学习”,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多以旅行方式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被视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出路。研学不但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也是锻炼孩子们独立性、实践性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好途径。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然而,研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的同时,也在现实中遭遇了过度商业化的困扰。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采取的都是与旅行社合办模式,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费用,对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有可能导致攀比恶风盛行,使研学偏离正确轨道。

例如,有些研学活动,内容安排随意,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现象普遍存在。尽管不少学校都为研学活动设置了主题,还有学校提前编写制作了研学手册,要求学生围绕特定的研学主题进行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乏学生将研学几乎等同为“春游”“野炊”等,甚至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导致“没玩好也没学好”。

研学旅行再可行,也要防止其变味,必须警惕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为此,给研学游立规矩实属必要,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标准和事后评价体系。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实行信用惩戒,大幅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倒逼研学旅行机构“守规矩”,使研学游不偏离正确轨道,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既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