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高校就业服务不能摆花架子

2023-06-2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黄齐超  

主持人语:“毕业即失业”是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忧虑。高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是消除这种忧虑的有效举措。需要强调的是,就业服务应是实打实的,不掺杂任何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只要服务贴心,就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真心。

据《工人日报》报道,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然而,如此的“热心”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有学生表示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生因学院强制“拉人头”对就业指导课程产生逆反情绪。

毕业季来临,各高校在就业指导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采取的积极措施,确实让大多数的毕业生受益匪浅,很多人因此找到了理想工作。不过,对于一些高校“热心”的就业指导,学生非但不买账,还产生逆反情绪,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大多数的应届生涉世未深,缺乏真正的实习经历,对于就业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信心。高校提供的就业服务成为毕业生的“第一站”信息,尤为关键。但是,高校就业服务应贴心,而不能光“热心”。有些高校的就业服务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形式主义:比如强制“拉人头”参与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与毕业生的其他学习、活动冲突;提供的工作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差异较大,等等。结果,高校辅导员完成了“就业服务”的考核,但学生们却不满意,也不买账。部分高校的就业服务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某些高校辅导员对就业服务很上心、很“热心”,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被领导看得见。至于被服务的学生是否满意,这个不重要,只要学生签字完成即可。再者,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即便他们对“就业服务”不满意,也不敢表达出来,只能无奈配合。

促进学生就业,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既要培养学生社会素养、劳动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要在毕业前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尽可能地帮学生找到称心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不妨“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而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摆花架子,图热闹。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高校肯定不能包办学生的就业。但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推动大学的就业率走高。促就业要以保护学生权益为底线,也应以学生满意为目的。事实上,只要高校的就业服务有诚心,确实承担起促就业的社会责任,即便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会认可学校的就业服务。

为了让就业服务接地气、有实效,高校在评价“就业服务”时,不应走马观花、只看报表,还要考查学生的满意度,决不能让走过场的“就业服务”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