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港文学如春日梨花,在浔郁大地上绚丽绽放。据《贵港日报》报道,在这片文学的热土上,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壮大,有国家级作协会员8人、自治区级作协会员40人、市级作协会员120人;文学作品更是硕果累累,尤其是近年来佳作频出,多位作家推出个人专著,大量作品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并斩获殊荣。活跃的文学交流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贵港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学,既是艺术的瑰宝,又是文化的灵魂。文学的繁荣与文化自信相互激荡、相互成就。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繁盛程度直接映射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底蕴与软实力。当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更如春风化雨般激发着民族的自豪与自信,从而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反过来,文化自信亦如源头活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与动力,激励作家们深入探索本土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进一步推动文学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国文艺的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我们要以文学的繁荣为基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支撑。
推动文学繁荣、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肩负起文学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使命。我们要深入挖掘贵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学作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贵港的历史与文化。同时,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记录人民的生活点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推动文学繁荣、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我们发挥文学启迪思想、引领风尚的作用。文学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应当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通过文学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他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文学是跨越国界和文化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在互联网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贵港文学不仅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学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学的繁荣发展,还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中去,通过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示贵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连,文脉与国脉息息相关。为推动贵港文学的繁荣发展,我们要凝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港作家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文学创新之路,推动文学作品多样化发展。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为贵港、广西乃至全国的文化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灵魂。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贵港文学的繁荣发展,让文化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书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为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强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