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炮爆米花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

梁惠雁把玉米放进爆米花炉子。
“开炮!”随着“嘭”的一声闷响,“哗哗哗”的爆米花从桶里滚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
这是近日港南区江南大道街边手艺人梁惠雁制作爆米花的一个场面。
今年38岁的梁惠雁是港南区新塘镇村民,他将传统爆米花工艺与创意造型结合,让老行当焕发出新活力。
11月9日,记者在港南区江南大道街边看到,梁惠雁正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操作着爆米花机。他一手拉动风箱控制火势,一手匀速转动着那口黝黑的爆米花火炉,火苗跳跃,空气中渐渐弥漫起阵阵焦香。小摊四周早已围满观众,不少人举起手机,翘首期待那一声即将到来的“炮响”。
约摸10分钟后,梁惠雁将滚烫的炉子移出火堆,稳稳装入自制的炮膛。随着他一声高喊“三二一,开炮!”——“嘭”的一声巨响,炮口白烟弥漫,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与掌声。大家纷纷凑上前,争相品尝还带着滚烫烟火气的香喷喷的爆米花。
“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爷爷奶奶就会做起爆米花,‘嘭’的一声和那股香气就是年味。”梁惠雁说。2024年,因原有生意遇到困难,他决定重拾这份深植于记忆中的手艺——爆米花。起初,他沿用老式爆米花机,选用本地黄金玉米,配以新塘红糖和麦芽糖作原料,做出的爆米花甜而不腻、价格实在,渐渐积累了口碑。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怎么让年轻人也喜欢上这个老味道?得有点新意思。”一个创意在他心中萌发——造一门爆米花“大炮”。没有图纸,梁惠雁只能自己琢磨,一点点改造、打磨。2025年10月,这门凝聚心血的“大炮”终于在国庆期间打响“第一炮”,成为街头巷尾焦点。
“本来只是想让爆米花卖得好些。”梁惠雁憨厚地笑道,没想到“大炮”爆米花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引发众多关注。威武的外形与怀旧的味道形成强烈反差,成为连接记忆与现实的独特载体,路人纷纷掏腰包带一份爆米花回家,生意也越来越好。
梁惠雁一边往炉子里装玉米一边说,本地玉米做的爆米花更香,不粘牙、不油腻,是地道的贵港味道,很受欢迎。如今,他每天制作爆米花的原料大概需要50公斤。
梁惠雁不仅爆米花生意红火,河南、陕西、海南等地的客商也纷纷联系订购“大炮”。目前,梁惠雁已售出上百台“大炮”。
从传统黑炉子到创意“大炮”,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那份质朴的情怀和熟悉的味道。梁惠雁用双手和智慧,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