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7日,樟木镇举行“书香伴夏·助力成长”公益活动。 全媒体记者陆颖敏摄
贵港讯 8月17日,在覃塘区樟木镇文化站图书室,11岁的小辰(化名)悄悄举起手,向前来作普法宣传的律师提问:“叔叔,如果用压岁钱买了手机,后悔了可以退吗?”问题一出口,其他孩子也纷纷讨论起来。这不是普通课堂,而是樟木镇“书香伴夏·助力成长”公益活动的现场。这里没有整齐排列的课桌椅,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写作,感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这是樟木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公益辅导班的一部分。活动自8月11日开始,为期15天,吸引了5名大学生志愿者和30多名学生参与,为农村孩子解决了暑期“无人辅导、生活单调”的难题。
每天早上9时,文化站图书室便传来琅琅书声。大学生志愿者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针对不同学科问题进行一对一讲解。下午的兴趣拓展环节更是丰富多彩,阅读分享、写作交流、“数学风暴”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时候我最爱蹲在田埂上看蚂蚁搬家。”崇左市作协主席赵先平分享写作秘诀时,孩子们听得入神,“把看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写作源于生活,鼓励他们坚持观察和记录。
广西诚济律师事务所林建阳律师则通过“压岁钱买手机”“父债子偿”等生活案例,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不知不觉增强了法律意识。
活动期间,不断有家长送孩子来参加。“哪怕挤一挤,也不想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一名家长说。志愿者及时调整分组,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
大学生志愿者韦栩颖感慨道:“看到孩子们从最初害羞不敢开口,到现在积极提问,主动思考,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的她,也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沟通与应变。
樟木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林建伟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成功实践,未来将继续优化推广,让“书香伴夏”成为该镇的特色品牌,持续为乡村学子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