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西 > 正文

全国近三成机器人感官神经由这家企业制造

2025-11-1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爆单了!在线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客户天天催着发货。”11月7日,在南宁宇立仪器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秦德茂向记者道出了甜蜜的烦恼,“特别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六轴力传感器订单,多到我们都想象不到。”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该公司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厂房里,精加工车间内数十台机器飞速运转,传感器原料被精细切割,火花迸发;另一个车间里,工人们日夜赶工进行元器件的装配、封装、测试。

没有“高大上”的厂区环境,没有“未来工厂”的酷炫模样,这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企业,却创造了令业界吃惊的成绩:该公司生产的六轴力传感器,已经占据国内20%—30%、全球12.2%的市场份额,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包括ABB、KUKA等工业机器人国际巨头。北上广深乃至国外的众多大企业,都被它甩在了身后。

六轴力传感器是什么,机器人为何离不开它?

“这就像人手抓取物体,需要有触觉或力觉来判断是否抓住、抓牢。”面对记者的疑惑,秦德茂打了个比方,六轴力传感器好比机器人的“感官神经”,能同时感知横向、纵向、垂直方向的力和力矩,并提供最全面的力反馈——装在机器人“手腕”上,能让机器人懂得轻拿轻放;装在“脚踝”,可以让机器人实现稳健行走。

看似平平无奇的零部件,是如何实现感知功能呢?

“玄机藏在内部,外观看不出来。”谈到技术,宇立仪器工程师凌起煌如数家珍,“传感器内部有精密的受力梁结构,一旦受到外力,就会产生极其微小的形变。”

拿起一个力传感器半成品,他继续解释:“这里面有一种敏感元件叫做应变片,能捕捉到形变,以电压的形式输出给外界,映射出力的大小。这背后,凝结着我们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

正是这些安装在机器人手腕、脚踝甚至指尖上的力传感器,让机器人“懂分寸”“知轻重”。尽管单价高达数万元,市场仍趋之若鹜,宇立产品的“魔力”何在?

“除了产业链完整外,最关键的是应变片等敏感元器件的处理方案。”秦德茂坦言,怎么贴、怎么排布、怎么提取需要的信息等,都是宇立的核心科技。

过去,国内使用的力传感器大多依赖进口,一个单元动辄十几万到二十万元,而一台机器人往往需要配置多个,是不折不扣的“卡脖子”产品。如今,宇立仪器的力传感器在关键性能与使用寿命上已与国际产品旗鼓相当。

“与国外生产的同等级力传感器相比,宇立的价格具有明显优势,而性能也全面对标国际品牌。”秦德茂说,正是中国六轴力传感器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用户用得上、用得起,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百花齐放,“这也是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大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随着机器人操作越来越精细,六轴力传感器也在向小而精加速“进化”。在宇立仪器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厚度仅9.2毫米的传感器。

“这是非常小的产品了。”宇立仪器研发人员说,“但它还不是最小的。”“最小有多小?”“直径只有6毫米,就像黄豆大小。”他用手指比划着说,“这是目前我们公司研发尺寸最小的六轴力传感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宇立还会生产出更小、更精密的产品。”

作者:记者 刘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