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糖站”痴心育良种,扎根蔗田破万难。
卅载躬耕倾赤胆,绿浪盈畴万户欢。
汗润苗陇,寒暑不辞。
初心在抱,历久弥坚。
沃野千层波涌翠,甜遍南疆春满川!
——八桂楷模 卢文祥
人物故事
初秋的柳城县,连绵起伏的甘蔗林如绿色海洋,在微风中翻涌着层层绿浪,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甜蜜故事。
在县甘蔗研究中心的试验田,一个头发花白的身影穿梭其间,不时俯下身,细察每一株甘蔗——他就是64岁的老主任卢文祥。作为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的创始人、明星蔗种“桂柳05136”的主要研发者,即便退休了,他依然坚守在甘蔗育种一线。
1991年,卢文祥初到甘蔗研究中心。彼时,从国外引进的蔗种“水土不服”严重,产量、糖分、宿根性等表现欠佳,柳城甘蔗尤为突出。卢文祥深知,若要甘蔗产业发展好,必须培育出自己的优良蔗种。
2003年,他毅然启动自主育种计划。“甘蔗良种培育是个系统工程。”他说,一个优良品种,需集齐耐旱、耐寒、高产、高糖等20多个优良性状,且甘蔗基因体系复杂,杂交后代广泛分离,传统育成一个品种要10到15年,还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作为县级研究机构,资源匮乏是绕不开的坎。但卢文祥没有退缩:每年奔赴海南甘蔗育种场,精心选配杂交组合;回到柳城,便在数万株甘蔗实生苗中,挑选出性状最优者。
经年累月的实践,卢文祥练就了“火眼金睛”:选种不用秤,凭肉眼就能精准判断株型优劣;测糖分不用仪器,用嘴巴尝出的甜度与实验室数据几乎分毫不差。这份“绝活”,是他与990多个杂交组合、120多万株实生苗日夜相伴的积淀。
2009年初,一场严重霜冻让卢文祥团队潜心培育几年的蔗苗大面积受损。众人焦急万分,都想着怎么去补救。卢文祥却坚定地说:“不能救!被霜雪冻伤的甘蔗品种,不是一个合格的品种!”
那场霜冻,成了最严苛的“大自然筛选器”,淘汰脆弱种苗的同时,也成就了更为坚韧优质的品种。2014年,“桂柳05136”通过鉴定。这个集抗逆性强、产量高、糖分足于一身的新品种,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截至2024年底,该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000万亩,约占国内甘蔗总面积1/4,成为我国第五代甘蔗品种更新的标志性成果。
如今,卢文祥带领团队已育成多个甘蔗新品种,赢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赞誉。但在他心中,甘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研究中心基地里,50多个新品种材料正茁壮成长,其中“桂柳1541”已完成品种登记程序,各项性能均优于“桂柳05136”。
蔗田间,这位用一生坚守育种事业的“孺子牛”,仍在为培育更甜、更强的甘蔗“中国芯”默默耕耘,让每一寸土地都延续着甜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