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安全答卷”
——记平南县平南街道灾害信息员刘雅兰
9月28日,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在这场汇聚了全国15万名基层应急力量精英的竞技中,来自平南县平南街道办事处的灾害信息员刘雅兰格外耀眼——她不仅作为乡镇级代表随广西代表队出征,更在个人赛中斩获全国乡镇级个人赛一等奖,还助力团队拿下全国省级优胜奖、市级团体二等奖等荣誉,连同个人在广西区乡级个人赛的一等奖,共摘得六项荣誉,成为广西参赛队中获奖最多的选手之一。这份沉甸甸的荣耀背后,是她扎根基层灾害信息岗位,日复一日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守与担当。
“灾害信息员是基层防灾减灾的‘关键纽带’,我们的职责就是打通灾害应对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刘雅兰常挂在嘴边的话。自担任平南街道灾害信息员以来,她始终以“第一响应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把防灾减灾的责任扛在肩上,从灾前预防、灾中响应到灾后救助,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细致、精准、高效。
灾前预防是守护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刘雅兰把自己当成辖区的“风险预警员”。为了摸清防灾减灾的门道,她主动钻研防灾减灾政策文件,深入学习气象预警解读、应急避险知识、灾害隐患排查技巧,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不仅如此,她还定期组织村(社区)级灾害信息员开展培训,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代替晦涩的专业术语,把复杂的预警机制、避险方法拆解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实用技巧,让防灾知识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每逢汛期、旱季或极端天气预警发布,她总比别人多一份警惕——天还没亮就背着台账出门,走村入户排查隐患:老旧房屋的墙体有没有新裂缝、低洼地带的排水管道通不通畅、独居老人家里的应急物资够不够、残障人士的转移路线是否清晰……每一处隐患她都详细登记,推动整改闭环,再整理成规范的档案留存,确保辖区风险点“心中有数、手上有账”。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她还会策划多场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警示视频、现场演示灭火器使用、模拟应急逃生路线等方式,手把手教居民掌握防灾技能。她常说:“防灾减灾,‘防’字在前,防患于未然,才是最有效的减灾。”
灾害来临之时,是检验灾害信息员能力的“试金石”,刘雅兰则成了辖区的“信息传递员”,用速度和精准为救援争取时间。2024年4月20日,强对流天气突袭平南街道,阳光社区燕子岭一户居民的房屋因强降雨出现严重损毁,屋顶漏水、墙体开裂。接到消息后,刘雅兰拎起相机、揣上台账就往现场赶,到达后第一时间拍照取证、核实房屋受损程度、询问居民安全情况,仅用2小时就将准确的灾情信息上报至县应急管理局。随后,她又留在现场协助街道办开展灾情核查,对接维修人员,帮忙协调建材,直到这户居民的房屋修缮完成才放心离开。“灾情就是命令,每一分每一秒都耽误不得。”刘雅兰介绍,按照应急响应要求,一旦接到灾害报告,她必须立即启动工作流程:协调社区信息员逐户排查,统计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人员伤亡等数据,确保每一组数据都真实、完整、无遗漏。“灾情发生后2小时内要完成初步上报,灾情稳定前还要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救援资源的调配,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6月,平南街道城湖社区旧农机校一段年久失修的围墙出现严重倾斜,当时正值汛期,雨水浸泡下围墙随时可能倒塌,对周边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刘雅兰得知情况后,一边迅速向街道办上报隐患,一边赶到现场配合工作人员拉设警戒线、疏散周边群众,还全程参与拆除工作的协调沟通,确保施工安全。6月18日,危墙被顺利拆除,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事后,社区居民代表专程给她送来一面写着“心系百姓办实事,情牵民生暖万家”的锦旗。这面鲜红的锦旗,成了对她工作最温暖的肯定。
灾害过后,刘雅兰又变身群众的“救助协调员”,把温暖送到受灾群众的心坎上。她不仅要协助街道办建立详细的灾情台账,精准统计受灾群众需求,还要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推动救灾物资发放、房屋重建补贴、冬春救助等政策落地,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她走遍了每一户受灾家庭:看到老人因不懂政策发愁,她就坐在老人身边,手把手教他们填写救助申请表格;得知独居老人的房屋需要修缮却找不到施工队,她就自己联系施工方,协调建材运输,前前后后跑了三趟才帮老人办齐所有手续。“每次看到受灾群众住上安全的房子,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我就觉得之前所有的奔波和辛苦都是值得的。”说起这些事,刘雅兰的语气里满是真诚。
面对在全国大赛中斩获的多项荣誉,刘雅兰始终保持着谦虚:“这些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属于我们整个基层应急队伍的。我只是做了灾害信息员该做的事——灾前查隐患、灾中报信息、灾后帮重建,这都是我的日常工作。”在她眼里,灾害信息员的岗位平凡却意义非凡:“我们是群众身边最贴近的‘安全卫士’,是连接政府和百姓的‘桥梁’。哪怕只是提前转移一户人家,少让一间房屋受损,都是在为生命护航,这份工作,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如今,刘雅兰依然坚守在平南街道的防灾减灾一线,用专业和责任,继续书写着基层“安全卫士”的担当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