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司法力量更精准地融入基层治理、让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高效化解?自港北区人民法院入驻港北区综治中心以来,该院以“司法服务端口前移、审判重心下沉”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优势,在综治中心搭建起集纠纷化解、司法服务、治理协同于一体的工作平台。截至目前,该院已审理案件62件、化解矛盾纠纷368起,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司法动能。
建强“驻点阵地”
“一站式”平台让群众“少跑腿”
“以前解决纠纷,要先找社区调解,调解不成再跑法院咨询,来来回回好几趟。现在进了综治中心的法院窗口,法官当场回应诉求、帮调解,一次就把事捋清楚了!”近日,在港北区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巡回法庭,刚解决完相邻关系纠纷的村民陈先生连连称赞。
为打破“部门壁垒”、简化解纷流程,港北区人民法院在综治中心设立“巡回法庭”,选派5名资深法官、法官助理组成常驻专班,构建起“访—调—立—确—裁”全链条服务体系。群众进门后,可直接获得法官提供的法律咨询、先行调解引导;达成调解协议的,当场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需立案的,法官即时提供立案指导,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纷”。据悉,入驻以来,该院驻综治中心“法院窗口”累计分流案件190件,有效减轻了诉讼前端压力。
做优“联动文章”
“多元合力”破解治理“老大难”
“我们小区17户业主的物业费纠纷,经过法院和相关部门调解,不到5天就达成了和解。”谈及港北区人民法院的“联动调解”模式,某小区业主代表林女士深有感触。
针对物业合同、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纠纷,港北区人民法院创新构建“法官+人民调解+行业专家 +网格员+社区干部”的“1+N”联动调解机制,形成“专业力量+基层力量”协同解纷的合力。同时,该院积极探索“首案示范+联动调解”新模式,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物业纠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等领域具有典型性的“首案”,依托综治中心联动辖区住建局、街道办等职能部门,以“首案”的法律指引作用带动同类案件批量化解。此外,该院还注重从纠纷化解中挖掘治理漏洞,针对发现的行业监管盲区、社会治理共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据悉,入驻以来,该院法官参与或指导调解成功案件368件,通过“首案示范+联动调解”化解系列案件30件,民商事案件增幅同比下降5.46%,物业合同、劳动争议等传统高发纠纷收案量显著下降。
畅通“便民通道”
“司法确认”破解“调而不结”难题
“调解协议签了,就怕对方不履行,现在有了司法确认裁定书,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购买某小区商品房车位的王先生与开发商达成车位买卖调解协议后,仅用10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司法确认。
为破解“调解成功却难履行”的“调而不结”困境,港北区人民法院在综治中心开辟了“司法确认快车道”,驻点法官收到当事人申请后,简化审查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将平均办理时限从以往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并通过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直接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一旦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自入驻以来,该院已在综治中心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18份,司法确认案件履行率达82.76%,诉讼服务满意度达91.29%。
“法院入驻综治中心,不是简单的‘物理进驻’,而是‘司法职能’与‘基层治理’的‘化学反应’。”该院分管副院长表示。据悉,该院将继续深化与综治中心的融合联动,优化常驻专班力量配置,完善“首案示范+联动调解”机制,针对物业服务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劳动争议等群体性纠纷开展专项攻坚化解行动,推动司法力量更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港北、法治港北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