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桂平西山游记:半盏禅茶,一泉润心

2025-09-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陆秋丽  

作家们在西山“碧云天”景点。 摄影/郭晓枫

有幸参加“笔落荷城 共谱华章”2025年著名作家走进贵港市采风创作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等10位区内外作家参加。7月17日,我们一行20多人参观了秀美的大藤峡之后,又前往桂平西山采风。这座享有岭南旅游胜地之誉的西山,就像一块碧绿的玉,嵌在桂平城边,守护着桂平城区。因是桂平人,西山于我是最熟悉不过的风景,以前只要是周末或是假期,我都爱到西山爬山或是在洗石庵旁的石桌边,与家人、朋友一起悠闲喝茶聊天赏风景,特别享受!

我们下车徒步上山,虽然是炎热的夏日,但是上到西山,那里的温度明显要比外面的低些,且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往上走,远远就看见颇有气势的西山新山门,“南天一阆”苍劲有力,就如西山的松树般坚毅。这山门是西山独有的标志,许多人上西山都会在这里合影留念。

进了山门,我们踏着被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路,经过一条挂满灯笼的长廊,到达李公祠,大家围着讲解员,认真地听着解说。此时,有两个鸽子调皮地飞落在“李公祠”的牌匾上,好奇地看着我们,并“咕咕咕”地叫着,像在欢迎我们,也为西山增添了一份灵动的生气。

走上去,就是洗石庵门前的平台,有几个小孩子拿着玉米粒和面包在喂鸽子,鸽子自由自在地吃着,我们一群人走上去,它们也丝毫不怕,仍悠闲地吃着食物。

往里走,隐约听见庵里的木鱼声,声音萦绕在西山的上空,使人的心悄然变得安静,让人瞬间明白庵内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含义。

一路沿阶而上,恰好遇见僧尼诵经,那低沉浑厚的声音,让人们的心安定下来。洗石庵内,宽能法师的舍利塔静静矗立,这位民国才女舍弃繁华投身佛门,留下的不仅是三颗晶莹的舍利子,还有“农禅并重”的精神遗产,庵后的茶园依旧清香扑鼻。

从洗石庵出来往上走,山路不陡,石阶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铺成的,带着天然的纹路,踩上去光滑踏实。两旁的树越往上越密,松树、樟树,还有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枝叶交错,把天空遮成了绿色的穹顶。边走边欣赏着西山的风景,眼前忽然开阔起来,一块不大的空地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碧云天了。“碧云天”这三个字旁有一石刻对联:“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这时的天空也格外蓝,风吹过,刚才爬山的微汗变得舒服,深吸一口,空气带着草木和泥土的气息,五脏六腑都像被洗过一样清爽。在这里静看云卷云舒,看山风拂过树梢,满眼的风景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从碧云天到龙华寺的路更平缓些,走过有岁月的痕迹“青摩”的题字,就到龙华寺了。朱红的墙,匾上金黄的“龙华寺”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在阳光下闪着光。大殿前的香炉里香烟缭绕,寺里的钟声敲响了,“咚、咚、咚……”的声音浑厚雄壮,在山谷里荡开来,余音久久不散。

从龙华寺出来,往乳泉井方向走去,井边有个亭子,亭上有副对联:“泉甘茶香,何妨小驻;山高月白,正好清谈。”这对于上山的游客来说,爬山到这已很疲倦,恰好有一个亭子歇息,又有清茶解渴,在此休息片刻,自是惬意呀!

走到乳泉井那,作家们已围绕在乳泉井边,用杯子接井水喝。乳泉井不大,井口用青石围着,井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水面上冒着细小的气泡,像牛奶一样乳白。据科学的解析,乳泉因含氡气形成“喷乳”现象,暴雨后氡气随地下水喷发,使泉水呈现乳白色泡沫,持续2小时左右。泉水表面张力极大,曾有投入125枚镍币而不溢出的记录,把“满而不溢”具象化了。2010年喷乳时,云雾中浮现龙形云柱,被视为天地精气的觉醒。大家对乳泉井水有很大的兴趣,纷纷拿起杯,尝试乳泉的味道。我也拿杯接井水喝,刚入口,就觉得一股清凉顺着喉咙滑下去,甜丝丝的,带着点草木的清香,滋润着整个身心,顿时舒畅了许多。

我们坐在亭子里纳凉,工作人员已用乳泉井水泡好茶,我端起了半盏清澈的茶,喝一口,清爽醇滑,咽下去,泛起一股甘甜,茶香在嘴里久久不散,仿佛将西山的灵气都含在了舌尖。

午后,阳光开始西斜,影子也被拉长了。我们说说笑笑,沿着原路往山下走,听着一路潺潺的流水声,我们的脚步也轻快了。阳光穿过树叶,把山路染成金色,路边的树叶在风中跳舞。

走出西山门,嘴里还留着茶香和井水的甘甜。这半天,走走停停,看看风景,喝喝泉水,品品茶,心里觉得格外充实。这半日禅茶,一泉润心,让人难忘。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