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无论交易形式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商家的生命线。那些借助线上平台耍小聪明的商家,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最终砸的是自己的饭碗。只有诚实守信、公平交易,才是赢家的王道。
据11月11日《法治日报》报道,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带货,其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然而,其中不少直播间实际上是被精心搭建而成,其背景可能只是静态图片或循环播放的录播视频,抑或用绿幕抠图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
“工厂直发”的直播间给消费者营造了一种货源充足、价格实惠的印象。然而,当消费者被这种假象所吸引,下单购买后却发现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与直播间展示的大相径庭。这种货不对板的情况,让消费者有苦难言,也让“工厂直发”的信誉大打折扣。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虚拟背景的直播间往往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误导消费者。例如,一些直播间宣称商品是“源头好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实际上却是通过层层加价、以次充好等方式牟取暴利。这种欺诈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这种情况,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首先,电商平台应加强对直播间的审核和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违规处罚制度。对于使用虚假背景、进行虚假宣传的直播间,应予以坚决打击和取缔,以儆效尤。同时,电商平台还应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细致、完善的法规和标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电商平台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造清朗的网络购物环境。
当然,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在观看直播带货时,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被主播的夸大宣传和虚假承诺所迷惑。对于价格异常低廉、品质难以保证的商品,要谨慎购买。同时,消费者还应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侵权行为时敢于发声、勇于维权。
“工厂直发”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戳穿这一假象,让直播带货回归真实、诚信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