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燃气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024-09-2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黄齐超  

主持人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些安全事故看似防不胜防、难以避免,实则萌生于日常被忽视的隐患、潜藏于不负责任的细节。无论是燃气企业、用户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汲取燃气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强化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共同担负起安全责任,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底线,确保防患于未然。

据9月19日《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问题灶”“问题阀”“问题管”仍然存在,供气企业落实“随瓶安检”不细不实,燃气瓶由用户自行装卸,对违规配送问题长期失察失管……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五组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对燃气行业领域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从供气企业、配送企业到燃气用户,一些问题突出、隐患集中。

2023年6月21日,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发生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1人死亡、7人受伤的悲剧。2023年8月,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启动。银川的这起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安全用气的警钟。无论是燃气用户,还是供气及配送企业,都应高度重视每一个安全细节,坚决防止悲剧重演。

确保燃气安全,需要用户规范操作,认真排查并消除隐患,将安全要求落到实处,但更关键的是,配送企业和燃气经营者也要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决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可是,国务院安委会在黄山、宣城明查暗访时发现,从供气企业、配送企业到燃气用户,都存在诸多问题,安全隐患集中突出,让人捏了一把汗。

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购买燃气不允许用户自提,应由送气工送货上门,并对用户的燃气装置进行检测,查看是否存在漏气现象,确保用气安全。然而,不少气站都没有严格执行这一规定,不仅允许用户自提,还没有落实“随瓶安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编造了一些“随瓶安检”记录。如此一来,供气方无法有效掌控气瓶流向和用途,自然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用户端的安全隐患。

再者,负责燃气配送的物流公司,居然没有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并且在配送过程中,送气工未按规定使用专用的运输车辆,使运输车辆成了流动的不定时炸弹,令人胆战心惊。运输配送环节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状态,这岂不是严重的安全隐患吗?

从检查组的调查结果看,所查地市的供气、送气和用户的链条上,都有安全漏洞,存在诸多“问题灶”“问题阀”“问题管”现象,以及燃气报警装置安装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因为涉及成本,不愿整改,消除隐患;二是心存侥幸,觉得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很小。殊不知,几乎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引线,都是麻痹大意。

被查的黄山市、宣城市,有那么多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有那么多让人唏嘘的“心存侥幸”,那些没被调查的地市呢?就真的严守规范、安全用气吗?是否都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来规范操作、运营?这些问题需要当地的安全管理部门、供气送气企业和燃气用户共同来回应。

航空界有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海恩法则”同样适用于燃气安全——燃气事故的背后,同样藏有许多不被重视的隐患,乃至明患。生命之殇,是无法承受之重。只有将隐患扼杀于摇篮中,用行动筑牢安全的堡垒,才能不让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