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各地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培养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畅通发展路径,持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据9月12日《工人日报》报道,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9月11日在陕西省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546名选手参加决赛。
本次大赛以“匠心筑梦 技创未来”为主题,设置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人工智能训练师、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网约配送员6个工种,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水平。
举办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及通过比赛奖励表彰技术能手,再次向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价值信号: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纵观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都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也都有适合国家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当下,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不仅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还需要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发展。据《经济日报》报道,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我国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已达10.5万家、工匠学院1000多家,全国累计建设了117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47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国家需要从事普通研究的人,也需要从事专业工作、当高级工匠的人。要看到,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含量总体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技能人才队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以及技能人才的发展渠道偏窄、待遇偏低等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激励青年职工成长为技术能手,需要打破工人成才成功成名的壁垒,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引导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技能报国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