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劳务品牌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打造数量足、结构优、能力素质过硬的专 业化人才队伍,是劳务品牌建设的根本。
据11月17日《劳动午报》报道,近日,陕西西安蓝田厨师学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中式烹调。蓝田县是“中国厨师之乡”“陕菜之乡”,全县65万人中有近1/10从事厨师行业。蓝田厨师一把炒勺走天下,被称为蓝田“勺勺客”,享誉全国。
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能力强,可以培养大量行业技能人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源支撑,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数据显示,在蓝田县17.2万农村劳动力中,有5万人从事餐饮行业,创造劳务收入近40亿元。近年来,蓝田县还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打响“蓝田厨师”劳务品牌,值得推崇。
近年来,劳务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拥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劳务品牌,其从业人员往往具有比较完备的素质技能、更为积极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因此,劳务品牌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可以说,劳务品牌是一张“就业名片”,是一种“质量认证”,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吕梁山护工”“淇滨家嫂”“电力湘军”“荆州漆艺师”……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其中,在就业工作方面,对湖南、山西、河南、湖北、广东等5个省份的做法予以表扬。近日,5省份公布经验做法,其中,劳务品牌是被各地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各地深入实施打造劳务品牌工程,不仅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市场意识,还有利于把当地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好的劳务品牌就是好的就业“金名片”,加快劳务品牌发展提升,扩大劳务就业规模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当然,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挑战,一些劳务品牌还存在管理不够精细、质量不够稳定等短板。针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此前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为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实践证明,健全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就能推动地域特色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
进一步看,现实中一些优质劳务品牌的兴起,既源于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也得益于深挖当地优势资源,对就业优势精心培育。特别是在市场中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劳务品牌,更有可能成为人们广泛认可的响亮招牌。同样,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稳就业”“保就业”,劳务品牌背后完善的培训体系、畅通的供需对接,都是劳动者就业的强大助推器。
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各地应强化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培育劳务品牌,通过职业教育、“传帮带”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劳务品牌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让更多劳务品牌能绚丽登场、持续叫响,更好发挥劳务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向共同富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