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谨防月饼更名规避监管

2022-09-04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曲 征  

主持人语: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月饼改名这件事情上,这种 “消极抵抗”的不良行为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以免职能部门的公信力遭受严重消解。

据《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某知名巧克力品牌推出的高价中秋礼盒引发热议。礼盒中的糕点外形和包装与月饼极为相似,但包装上却写着“巧克力糕点”,未提及“月饼”二字。记者走访发现,某冰激凌品牌也如法炮制,将之前的“月饼冰淇淋礼盒”改名为“金秋礼盒套装”。对此,店员均称是中秋限定礼盒,而不是月饼。

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发、营销,且食品本身的形状为圆形,中间有夹心馅料,和月饼十分相似,而外包装上有月圆中秋挂牌,让人很容易认为礼盒里装的就是月饼。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食品的包装上见不到“月饼”二字,且客服人员以及店员都表示这是中秋糕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月饼。一名工作人员直言:“我们不允许把它叫作月饼,但它确实是和月饼相似的食品。”对此,一些网友称“真是自欺欺人”“这明明就是月饼啊”。

明明就是月饼,却拒绝称之为“月饼”,甚至之前明明称为“月饼”的,今年却改成了其他名字,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指出,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同时,今年8月15日正式实施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新国标中,对月饼的包装也做了严格限制。而这些没有“月饼”二字的中秋礼盒产品,大多价格都超过了500元,高者达到了1499元。此外,这些高档礼盒还涉嫌对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

很显然,商家并非不想将这些中秋期间供应的高档礼盒称为“月饼”,而是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故意通过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正如有些月饼企业故意将月饼价格定为499元,然后以其他方式找补差价一样,都是一种通过打擦边球规避监管的不良行为,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实为月饼而仅仅因为改变名称就规避监管的做法,违规成本很低而收益却很大,一旦得逞,就为规避监管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引起其他企业、商家纷纷效仿。这不仅让那些在禁令面前耍花招、打擦边球的不良企业、商家逍遥于规定之外,也使有关月饼的系列禁令效果大打折扣。

要防止企业、商家换个名字规避监管,有关部门不妨对“月饼”进行明确的定义,同时对那些实为月饼而故意改成其他称谓的礼盒食品进行重点监管,既要核查其成本与利润空间,又要核查其是否存在过度包装以及“混搭”销售、“捆绑”销售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