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港南区新塘镇东和村脱贫户伍敬孟、黄英金夫妇感到非常欣慰,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们的3个孩子全部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大儿子伍一鑫从广西机电职业学院毕业后,到了防城港一家电力企业工作,女儿伍焕莹从河海大学毕业后,到了浙江丽水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小儿子伍焕杨从南宁职业中专毕业后,到了广东江门一家电子厂工作。随着家庭经济状况不断改善,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育保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三保障”之一。扶贫开发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指示,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2年至2021年,全市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免等补助资金约30.08亿元,惠及学生约441.54万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5.9亿元,惠及学生约49.8万人(次)。十年来,全市无一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覆盖,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还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造血式”扶贫的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已成社会共识。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就有可能让一个家庭告别贫困。当年因一张《我要读书》的照片而家喻户晓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已是一名白领,还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反哺社会。因为教育,她不仅走出农村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家庭的贫困境遇。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华坪女高,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十几年来,帮助15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持续发力、精准发力,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距,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