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配建“1户1车位”需有配套措施

2022-08-0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涛  

主持人语:“1户1车位”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之举,为了确保其实现,还需要配套措施跟进。比如,规划管理松绑,停车场不占用计容面积,可以大大解除开发商的后顾之忧,使其乐意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地下车库、立体停车楼。又如,限制租购车位,可以保障大多数家庭停车需求,做到相对公平合理。

家里没车位,车子停在哪儿?停车费用高,上哪儿停车划算?不少车主深受“停车难”困扰。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推动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在普通商品房建设中按照“1户1车位”配建停车位。

近年来,在汽车消费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供给侧的停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今年1月,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全国停车场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已建设超过百万个停车场,但对比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停车位依然紧缺,尚有8000万的停车位需求缺口。

停车难在一些老旧小区尤为明显。早些年,小区车位配建指标偏低。以北京为例,1994年至2003年间仅为0.1个/户;2003年至2015年间,上升至0.3—0.5个/户。开发商在规划建设住宅小区时,重点考虑的是“住”而非“行”的需求。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原规划配建的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天下班,许多业主都要急急忙忙赶回小区“抢车位”,稍慢一点就只能停到附近的马路上。停车难,不仅导致一些车主不愿开车出门,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四部委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老旧楼宇等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设施。在盘活存量资源,解决历史欠账的同时,提高新建小区配建车位要求,用活增量资源,同样不可或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按照全国4.9亿户家庭计算,已经接近于“1户1辆”。此次住建部提出,推动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在普通商品房建设中,按照“1户1车位”来配建停车位。这既符合实际需求,又体现了公平原则,值得期待。不过,“1户1车位”能否实现,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需要配套措施的跟进。

其一,规划管理松绑。按“1户1车位”配建停车位,需要更多土地资源,这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尤为稀缺。今年7月21日,广州市发改委印发《广州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满足原用地规划条件的红线、限高、临街建筑退缩限制的情况下,新增公共停车场(库、楼)建筑面积不计入原用地规划计容建筑面积。停车场不占用计容面积可以大大解除开发商的后顾之忧,使其乐意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楼。

其二,限制租购车位。如果建的时候“1户1位”,用的时候“1户多位”,势必在无形中消弭政策善意,造成新的不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济南市物业管理条例》,专门对此作出规定:“车位(库)数量少于或者等于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套数的,一户业主最多购买、租赁或者附赠一个停车位;车位(库)数量超出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套数的,一户业主可以多购买一个或者附赠一个。”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对租购车位加以限制,可以保障大多数家庭停车需求,做到相对公平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