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手写录取通知书更有“中国范儿”

2022-07-1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刘威海  
主持人语: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大学录取通知书上添加书法的元素,体现了“中国范儿”,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值得肯定和点赞。

据中新社报道,7月14日,编号为20220001的宁夏2022年第一封录取通知书从宁夏大学启程,寄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这将是这份通知书的“主人”赵文暄收到的大学寄来的首份“礼物”。今年9月起,她将在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开启大学四年的时光之旅。

这是宁夏大学连续7年邀请书法家,采用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形式,送去对新生充满墨香的珍贵“见面礼”。据悉,今年参与录取通知书书写的,有白发苍苍的退休教授、在职书法教师,还有书法学博士。7月中旬,这些专业书法家如约而至,以书法作品的标准,把墨香化为祝福,一笔一画为2022级4980余名未曾谋面的大一新生送去独特的“礼物”。

实际上,手写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早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从2007年开始,陕西师范大学的老教授执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每年都被媒体报道,而且每年都有新意。一笔一画书写出陕西师范大学的人文情怀,更写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份独特的录取通知书,彰显着陕西师范大学人为人师表的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

近年来,大学录取通知书备受关注,甚至出现了过度关注倾向。各高校都在利用录取通知书展现自身的实力和形象。遗憾的是,目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大都像广告一样在宣传自己。像宁夏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这样返璞归真,手写录取通知书,由此而显得别具一格。这不仅体现了满满的汉字情怀,也富含文化的气息,更有“中国范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写汉字或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成为趋势,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宁夏大学连续7年、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6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这份坚持实属不易,不仅表达了对新生的关爱和尊重,更是在传承中华文化。在动动手指就可以做事的当下,手写录取通知书展现了真挚的情怀,也传递了触手可及的温暖。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不仅应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还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手写录取通知书浸润着浓浓的人文情结,兼具温度与情怀,让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应成为一个“文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