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老徐茶座】沙漠深处,最可敬的青春芳华

2024-05-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宋春来  

主持人语:陈独秀先生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在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到祖国边疆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辛勤耕耘, 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

据5月14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报道,24年前,15名大学毕业生告别老师和父母登上了开往祖国西部的列车,一路向西到达新疆且末县教书育人。至今,他们已为祖国培养9000余名高中毕业生,其中500余人被全国重点院校录取,有3300多名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与支教群体并肩建设家乡。

二十多载岁月,弹指一挥间。有的人碌碌无为虚掷了时光,有的人却在沙漠深处镌刻了平凡而感人的篇章,留下了最可敬的青春芳华。

他们的故事是如此感人。到且末县的第三年,他们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刷新了学校的中考纪录;井慧芳所带的班29人,全部考入本科院校,其中18人进入重点院校,创造了且末县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且末县面积与安徽省相近,人口却仅有7万余人,其中很多人是从保定学院来的老师们教过的学生……

他们用漫长的青春付出,扎根在沙漠深处,书写了青春的活法,诠释了青春的意义。因为付出,他们无愧“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更因为付出,他们赢得了无比崇高的尊重。正如一个放弃更优越的就业机会回到家乡任教的学生所说:“因为老师在这里。”

“因为老师在这里。”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真言!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是最平凡又最伟大的事业?成风化雨,培根铸魂,青春在这里绽放了绚丽之花。

奋斗永远在路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据报道,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50万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背起行囊,毅然投身基层的火热实践。

15名扎根在新疆且末县的大学毕业生,用20多年的时光,向广大青年朋友呈现了关于成长的“密码”。成长不可能是躺平,在奉献边疆的字典里,没有“躺平”这个词。成长也不可能是佛系,从小字辈到中年教师的数十年时光里,一字一眼板书着毫不含糊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人生价值,青春莫要空付。吃苦耐劳,才能够砥砺未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要勇于奔赴,在最艰难困苦的地方,坚信能够绽放绚丽的花朵。沙漠深处最可敬的青春芳华,启示着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敢于挺膺担当,涵养进取不息的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以赤子之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根扎牢在祖国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