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才能切实抓好人才与创新这两个促进发展的源头活水,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等一系列目标。
当前,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问鼎学术巅峰的一流科学家,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比如,在航空发动机这样一个尖端领域,因为结构复杂,零件非常多,大到组装发动机叶片,小到拧螺丝,都需要大量熟练技术工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创新变为现实、设计变成产品、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强大韧性、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产教融合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课题。谁抢得先机,就等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站在了潮头。《实施方案》的发布,是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内容包括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夯实职业院校发展基础、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等五方面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能满足个人就业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需求,还能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同时,让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以能力为本的,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能够通过进入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中,了解自身实力是否存在弊端并及时改进。此外,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累加就能够得到保证的,需要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切实体会企业工作流程,这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按照学校要求提供的教育环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
进一步看,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有效引导和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励效应,把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像《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健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支持地方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落地政策,就是对企业主体的尊重和利益的考量,以此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其办学主体作用,从而形成教育和产业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