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坐在办公室里想得再多,方案设计得再好,没有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就不知道工作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怎样改进。工作中,一些同志的初心是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或者好心办了坏事,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调查研究做得不实不细。
调查研究能增加我们的工作本领,提高我们的工作认识,为我们工作中作出判断和下定决心提供依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要求调查研究时“身入”更要“心至”。领导干部要更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然而,当下在调查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少数党员干部不习惯于调查研究,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策。偶有下基层调查研究,也不是轻车简从直奔基层,习惯于前呼后拥、风光气派,调研变成了“官员秀”。有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不实不细,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调研不到真正鲜活的、反映本质的实情。有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后不总结、不过问、不解决实际问题只留住在问题表面,把下基层当成例行公事。
调查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处理决定前,了解工作情况的一种必要方法。我们下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应该静悄悄地去,静悄悄地回。那种上面事先通知,下面事先安排,按安排的地点、规定的路线的调查研究不是真正的调查研究。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地调研,才是真正的调查研究。如此才能避免看到的是形象工程和经过挑选的群众,听到的是神仙数据和经过编辑后的群众想法。“形式主义”的调研,看到的是一种失真、变形、不完整的真相或者是被过滤和选择过的“真实”,这种调查研究误导决策,离间了干群关系。带着真诚、带着关切,带着决心和智慧,全身心地开展调查研究,既问柴米油盐,又寻致富良策,与群众同甘共苦、息息相通,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赢得民心。
调查研究还是要有个调查研究的样子。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作调查研究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时,大热天戴着草帽下基层,给我出了表率。新时代党员干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不做好正确的调查研究,群众意愿不能了然于胸,如何来开展好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呢?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能力素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让实干家走上重要岗位,让那些搞“花架子”的人没有市场,是我们当前组织人事部门应该研究的重要工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肃问责倒逼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工作作风,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是当前我们纪检监察部门应该研究的重要工作。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静悄悄、实打实的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不搞形式主义,让调查研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此好的调查研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