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热门展馆开启“暑假模式”,是对群众需求的回应,是增强服务意识的体现,更是践行群众路线、落实文化惠民的具体行动,值得提倡。
据7月9日《北京日报》报道,暑假来临,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游客为一睹珍贵藏品排起长队。由于闭馆时间较早,游客观展时间有些紧张,特别是下午场没逛多久就临近清场时间,游客期盼:“博物馆能不能晚点下班?”
暑假期间,热门展馆一票难求,一个最关键因素便是孩子们放假了。父母想趁这个时间充裕的假期,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增长见识,感悟历史文化的厚重。
然而,热门博物馆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依然与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开门与闭馆,这让游客难以从容参观,游客数量也受到限制。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游客,尤为不公。如果热门博物馆能早一点开门、晚一点闭馆,甚至取消闭馆日,开启夜游模式,游客将更加从容,惠及的游客数量也将增加。
平时游客不多,博物馆“朝九晚五”倒也无妨。可是,到了暑假,不仅各景点游客剧增,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游客也暴涨,特别是一些热门的博物馆,观者如云,摩肩接踵,展馆难以满足游客需求。鉴于此,建议一些热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不妨开启“暑假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回应公众的文化需求。
什么是“暑假模式”?窃以为,就是那些热门的展馆早两个小时开门、晚两个小时闭馆,尝试开展夜游模式。据悉,去年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便提出:探索在有条件的博物馆实行夜间开放,试点建设“24小时博物馆”,打造博物馆夜间消费品牌。政府支持热门展馆尝试“夜间游览”模式的做法,值得肯定。
当然,一旦开启“暑假模式”,就意味着要增加管理成本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首先,可以让管理人员调班,将暑假增加的工作量调换到游览淡季,乃至增加淡季闭馆日。其次,则是增加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再者,也可以鼓励社会志愿者协助展馆工作。
热门展馆开启“暑假模式”之后,工作人员增发的补贴从哪来?当然是由公共财政承担这个成本了。鼓励民众阅读,提升公众文化素养,这本身就是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方面的资金。此外,热门展馆也可以通过市场价销售冷饮、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及其他商品,弥补收入缺口。
我们乐见孩子们在博物馆里“触摸”历史、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美术馆里熏陶艺术、在文化馆里增长见识。热门展馆能否开启“暑假模式”,这不仅考验热门展馆的服务意识,更考验政府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