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需要拥有远见和智慧的人才。我们应积极推动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据新华社报道,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组织农民在乡建设、倡导大学生到乡建设、动员能人回乡建设、吸引农民工返乡建设、引导企业家入乡建设。该方案还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这一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乡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园,只有让更多的人回归乡村,才能使乡村焕发勃勃生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而这个方案提出的各种举措,正是为了鼓励和引导人们回乡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港南区东津镇冲口屯。冲口屯作为曾经的“空心村”,如今产业兴旺,经济发展,建起了老人免费食堂,冲口醒狮营地文旅项目今年也投入了运营,不少外出的冲口屯人也回流到屯里生活。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人们回乡参与建设,尤其是经济能人回乡。2017年起,冲口屯通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流转土地6万多公顷,连片种植水果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几年时间,冲口屯建成津口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评为自治区三星级核心示范区,并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可见,有能人回乡带动,那些沉静的乡村才容易焕发勃勃生机。
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方案特别强调了引导大学生回乡建设。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乡村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引导大学生回乡建设,既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他们回到乡村,可以带来新的思想和技术,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以锤炼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安徽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贵港壮族青年周洵回乡做“果农”,在发展水果种植业的过程中,他借助专业特长,以大数据助力农业种植,他发现广西在2016年已种植沃柑几百万亩,因此他不再扩大沃柑种植面积。果然,到2019年沃柑已供大于求。他不仅避免了扎推种植可能造成的损失,还更精准地找到了其他市场。又如,在外打拼几年后返乡创业的冯德泉,先后创建了贵港市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农户种植中草药,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问题,也带动了经济增收。
方案还提到了引导企业家入乡建设。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引导企业家入乡建设,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港北区大圩镇石坑屯素有经商的传统,全村近半数村民外出经商。他们致富后不忘家乡,以先进的发展观念引导村民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了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该方案还提到了吸引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他们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回到乡村既可以为当地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又可以带动更多人回乡建设,形成良性发展循环。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如退役军人陆运山,曾在广东一家装修公司当总经理,近两年他回到港北区港城街道富岭村后任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得心应手。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的家乡我建设”,在广阔的天地中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