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蜿蜒的道路上,一辆载着希望的车来回穿梭,为特殊儿童家庭送去温暖与希望。贵港东晖医院儿童康复科护士长杨振新和她的同事,用专业与爱心搭建起一座特殊的“桥梁”,将很多被孤独症、智力低下、脑瘫后遗症等病症困扰的患儿带向康复彼岸。
5月8日上午8时,杨振新与医院儿童康复科医生胡智权开启了一天的行程。这天,他们要护送2岁多的患儿才才(化名)回到桂平市石龙镇的家中。才才的母亲智力存在缺陷,受遗传因素影响,才才自出生便面临发育迟滞、运动认知落后的难题。
“才才过去眼神呆滞,表情漠然,基本不说话,经过医院半年的康复治疗,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杨振新向记者介绍,才才变得活泼好动,能连贯说出两三个字,并产生了自我意识,懂得维护自己的东西。
5月8日,在桂平市金田镇,杨振新(右二)协助胡智权医生为患儿做初步检查。 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在护送的车上,才才好奇地玩鞋底。杨振新见状,轻声说道:“才才,不要摸鞋底,脏,拍一下手。”才才立刻听话地放下鞋底,拍了拍手。当一只蚊子从眼前飞过,才才兴奋地指着蚊子,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这个发现。这些在常人看来的平常举动,却是才才康复的巨大进步,让医护人员深感欣慰。
到达才才家楼下,杨振新送才才上楼,脚步略显沉重。原来,她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做了手术,出院后休息还不到1个月就回来上班了,体力还没完全恢复。她轻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目光坚定地对记者说:“还有很多孩子在等着我们去筛查,我们晚一天过去,他们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就会推迟一天。这些孩子的康复不能等,我多跑一趟,他们就多一分希望。”才才的父亲感激地说:“多亏了医生护士精心照顾,我们家才才治疗效果很好。”
从才才家告别出来后,杨振新和胡智权又赶往金田镇,那里有11个家庭的患儿在翘首以盼。金田镇4岁的贵贵(化名)长得白白净净,但嘴角流着口水,四肢蜷缩着,无法正常伸展。胡智权仔细地为贵贵进行检查,初步判断贵贵是因出生时黄疸未及时治疗,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和肌张力异常,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详细检查。
杨振新耐心地向贵贵的家人介绍国家医保政策、残联帮扶措施以及残疾儿童低保申请流程,她握着贵贵奶奶的手,安慰她:“别担心,有政策的支持,咱们一起努力,贵贵的病症一定会有所改善。”
在另一个村,9岁的康康(化名)早已在此等候。胡智权走到康康身边,坐在椅子上与他交流:“你几岁?叫什么名字呀?”“我9岁,叫康康。”通过耐心的互动,胡智权初步诊断出康康的病症,他对康康的母亲说:“我们需要带他回医院做更全面的评估,尽早干预治疗,孩子是有很大希望改善的。”
一天奔波下来,已是19时多,杨振新和胡智权共筛查了10个患儿。“这次筛查,是我市各级残联联合贵港东晖医院共同开展的行动。我们希望更多家庭能够借助政策的力量,为孩子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帮助这些孩子减轻症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杨振新说,每一次筛查,每一次与患儿家庭的交流,都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