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少年足球梦

2024-05-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陆颖敏   网络编辑:庞丹婷  

5月20日,郁江畔,黎湛铁路旁。

阳光,绿茵,足球。贵港市港北区港口高级中学足球场上,一群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肆意奔跑。他们矫健的身姿、敏捷的脚法、默契的配合,剪影成一道美丽的青春画面。

前不久,这支足球队获得了贵港市第八届“立德育人”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

港口高中足球队夺冠似乎不是什么新奇事,因为早在两年前,这支从泥巴地里训练出来的足球队已经蝉联贵港市校园足球联赛5届冠军,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足球冠军队。

一个“巴掌”大的学校如何走出足球冠军队?这是一个普通高中与足球的10年故事。

5月11日,港口高级中学荣获贵港市第八届“立德育人”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港口高中供图)

另辟蹊径

勇闯“体育特色学校”赛道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审议并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校园足球为我校在困境中指明了方向。”5月20日,港口高中党委书记黄义定介绍,由于生源文化基础差,走传统文化高考路线举步维艰,建校50年的港口高中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该校在迷茫中看到了光明,他们决定另辟蹊径,开设校园足球体育项目。

港口高中成为我市第一所开设校园足球项目的普通高中。

该校校长、时任副校长的李达华开始筹备组建学校足球队。李达华亲任教练,现任足球队主教练的岑思岳老师送来8名无法顺利升学至高中阶段的足球特长生。教练有了,学生也有了。李达华又在校内的空地上划出一块长30米、宽15米的泥地,带领8名体育老师花了7天时间,一铁锹一铁锹铲出一个泥巴地的小型足球场。

当年7月,港口高中足球训练场终于可以投入使用。“当时条件很艰苦,一下雨,队员鞋子、衣服全是泥印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李达华介绍。经过1个月的训练,港口高中足球队在贵港市“大西园杯”首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斩获中学组第三名。

首次出战就取得不俗成绩,大家都十分振奋。

小试牛刀后,港口高中足球小将们更加努力。2017年5月,经过近两年的埋头苦练,港口高中足球队参加贵港市首届校园足球联赛,最后获得高中男子组冠军、女子组亚军,从而拉开蝉联该赛“五连冠”的序幕,彻底打响该校足球特色品牌。

“学校名气大了,许多学生慕名而来。”黄义定自豪地说。当年秋季期,该校新生入学人数达645人,同比增长11%。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生活和训练环境,港口高中向自治区申请专项资金等,大力推进校园硬件建设,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塑胶跑道等设施焕然一新。次年后,该校东校区5人制足球场、西校区7人制足球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队员们彻底告别“土球场”,得以在绿茵球场上驰骋逐梦。

黄义定介绍,2018年以来,该校每年拿出近5万元,在全市举办“港口高中杯”迎新春足球联赛,旨在推动校园足球项目的发展,推进学校足球梯队建设,为学校足球队储存后备力量。如今,校园足球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市校园足球也迎来蓬勃发展时期。

“进了,进了!”5月11日,在贵港市第八届“立德育人”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决赛现场,港口高中足球队小将小尚一个“倒挂金钩”射门,夺下关键一球,港口高中足球队以1:0战胜对手。夺冠后,小尚与同队的弟弟小任激动相拥,热泪盈眶。

“足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赛后,小尚兄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来,小尚小学四年级时,兄弟俩被学校足球教练发现,想当作“好苗子”培养。“一开始家里并不同意。”小尚说,为了留住人才,教练主动与其家长沟通,在教练的劝说和他们的坚持下,兄弟俩开始了足球之旅。

2021年,小尚转学至港口高中就读,加入校足球队并担任队长。2022年,弟弟小任也升学至该校并加入校足球队。“孩子们很喜欢足球,连带着我也成了一名足球迷。”说起兄弟俩,父亲苏耀勤脸上满是自豪,“踢足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走体育路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孩子们的影响下,从前不关注足球的父亲也喜欢上了足球,尽管家庭条件不宽裕,但对孩子们的训练费用、衣服、鞋子等开支,他从不吝啬。不仅如此,每次比赛,父亲还会放下家里的生意,到现场为孩子们加油助威。比赛结束的哨声吹响,父子3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以前学习成绩不好,是足球改变了我。”小尚开心地告诉记者,4月22日,他通过了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单招考试,成为了一名准大学生。

图为贵港市第八届“立德育人”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和女子组季军奖杯。 (见习记者陆颖敏摄)

涅槃重生

奔赴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

“踢高一点,位置摆正,射门要看好角度……”5月20日,港口高中足球场,助理教练小帅正在带领队员进行每日的课程训练。不久前,他刚通过教师招聘考试,7月大学毕业后将成为我市一名小学体育教师。

从“学困生”到小学体育教师,小帅的华丽转身是体教融合的生动诠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没有足球,我可能早已在工厂打工或者在社会上继续游荡。”

原来,小帅曾因厌学,常常逃课、打架,差点被学校勒令退学。高一就读港口高中时,一次偶然机会,小帅接触到足球。一上脚,就被足球的神奇魅力吸引住了,他马上加入了校足球队。

在队里,小帅每天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上课、吃饭,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教练和队友的耐心帮助和鼓励下,小帅找回了自信心。他开始把训练外所有精力放在文化课上,背书、记单词、解数学题,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嗖嗖”提上去。

2017年,港口高中足球队在市校园足球联赛中首次斩获高中男子组冠军时,就有小帅一份功劳;2019年,小帅以超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上广西师范大学。

“运动多了,烦恼就减少了,心理更健康了。”黄义定认为,在运动中互相配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增加团队默契,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从运动中获得自信的动力后,又能“反哺”文化学习,生动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体教融合发展的正确性。

10年来,该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原则,积极推进体育特色高中建设,培养出国家级运动人才61名,其中一级国家运动员6名、二级国家运动员55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输送了80多名足球特长生。

打“怪”升级

“花式打卡”广西各校足球场

尽管校内已有5人制、7人制足球场,但距离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仍有很大的差别。面对“巴掌”大的学校来说,因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建设11人制足球场并不现实。

没有标准的球场怎么办?港口高中总有办法。李达华的解决办法是花式“打卡”全区学校足球场。

他带领足球小将到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广西区内各大高校进行足球交流赛,一路打“怪”升级,以球会友,以赛促学。足球小将们在体验专业化足球场设施、高水平足球比赛的同时,还能领略不同大学校园的风采,在队员们心里种下一颗颗“大学梦”的种子。

“那个学校好漂亮,我好喜欢,我要努力向这所学校靠拢。”4月29日,李达华带领学生们来到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足球交流赛,设施完备的足球场、宽阔美丽的校园、雄厚的师资力量获得队员们的广泛好评。队员小雷更是直接将其定为心仪学校,全力备战2025年体育高考。

此外,贵港市内各大足球场和中学足球场,也被李达华带队“刷”了个遍。2017年以来,李达华带队“打卡”广西各高等院校足球场20余次,市中学足球场200余次。

停球,变向,过人,射门……5月的郁江畔,李达华与岑思岳正在同队员们紧锣密鼓地备战广西第十届校园足球联赛。作为我市足球代表队征战,港口高中足球队将与全区13个设区市的足球队伍一决高下,获胜的队伍将获得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广西代表队的出战资格。

“我希望可以带领队员们走到全国足球比赛的赛场上。”这是李达华和岑思岳的“野心”,也是队员们的梦想。周一练速度,周二练体能,周三练高考项目,周四模拟实战,周五跑十公里,周六练战术……在主教练岑思岳的训练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队员们一周的训练计划。

为了站上领奖台,队员永不言败,风雨无阻。一声哨响,48名队员冲进球场,传球,过人,射门。徐徐微风中,欢笑声交织着火车鸣笛声,黝黑的皮肤和鲜艳的球衣在阳光下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