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记者日前从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局了解到,2022年,我市对标全国招投标领域先进做法,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机制,推进电子化建设,实现交易提速和“零障碍”,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我市建立完善保证金管理机制,印发一系列免收保证金通知,取消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项目投标保证金,减轻市场主体交易负担。同时,出台电子保函管理办法,明确电子保函金融机构资质、平台运行规则和电子保函使用规范等具体要求,优化保障电子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市通过与数字广西集团进行平台对接,可提供全天在线服务。投标企业可随时在线申请电子保函,实时查询办理进度,实现成功办理一张电子保函仅需5分钟,大大提高效率。
为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我市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与第三方专业网络运维公司进行线上线下协同运维,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有序开展。依托互联网技术,远程异地评标通过在全区范围内随机抽取评标专家的方式,让身处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通过远程异地评标协同系统,同时开始、在线打分、远程完成项目评标,破除了区域屏障,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了部分县、区专家及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去年5月11日,港北区大圩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检测项目顺利开标评标,是广西首个采用“网上开标+智慧调度+远程异地评标”交易模式开展开标评标交易的项目,收效良好,为今年我市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