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巧解土地增产增收“密码”——我市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见成效

2022-08-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谭彩珍   网络编辑:何美凡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玉米地套种大豆,不仅收获玉米,还多收一季大豆,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这是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打造土地增产增收“强引擎”的一个缩影。截至8月5日,我市农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达10.8万亩,间作套种技术已为田间地头增产增收的“密码”。

带状复合种植 助粮稳产增产

“两行玉米,三行大豆,又到两行玉米,三行大豆,就这样反复循环。”7月28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科副科长、高级农艺师黄伟信在港北区根竹镇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园种植基地,向农民讲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今年以来,黄伟信一直奔走于田间地头,对15亩以上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点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推广使用半自动化播种器和机械化精量播种机。

“这个半自动化播种器非常好,装好种子和调好种植间距就推着走,人走到哪里,种子就播种到哪里。”正在基地种植大豆的农民覃永足高兴地告诉记者,播种机不仅效率高,操作也非常轻松。

欧志昌经营一家农业公司,今年承租港北区根竹镇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园170亩土地,带领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上半年,带领群众种植青菜、南瓜、甜玉米;下半年,响应政府号召,进行17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欧志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除去用工和其他费用,加上政府补助,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黄伟信介绍说,大豆是矮秆作物,可以固氮,玉米是高秆作物,生长过程中耗氮,大豆和玉米种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还可以减少氮肥开支,实现一块土地两项收益。上半年,我市建立50亩以上连片春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13个共2300多亩。

“从测产情况看,玉米产量跟单种的产量一样,还多收一季大豆,而且大豆的产量是单种的七成左右。”黄伟信说,根竹镇老乡家园扶贫产业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的大豆种子是该区上半年在庆丰镇试种成功的春季大豆。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我市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编制了适合我市种植的玉米大豆带状技术指导意见,从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机械作业、施肥施药等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要求各级农技干部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确保农户精准掌握技术要求和种植规范。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任务为5000亩,我市春播种植面积为3362.55亩,夏播目前已种植2133.9亩,任务完成率达到109.93%,完成进度排在全区前列。

果林间作套种 一地多产多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技术,也是一种高效的增产增收方式,适合间作套种的农作物品种也较多。

8月3日,记者在覃塘区大岭乡润岭坚果基地看到,一行行的澳洲坚果树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工人正穿行在果树行间,给套种的西瓜苗施肥。该基地场长王声告诉记者,基地由深圳市诺普信农业集团承包种植。该公司在贵港种植澳洲坚果近万亩,其中桂平市白沙镇8000多亩、覃塘区大岭乡1600亩。“基地采用长短期相结合的套种模式来增加收入,实现一地多产多收。” 王声说,在幼龄坚果树间隙种植西瓜、红薯、芥菜、西兰花等投产周期短的作物,能够让坚果基地持续有产出,让基地增收不挂“空挡”。目前,该基地已套种西瓜600亩,随着气温的降低,将陆续套种其他作物。

“以前都不知道农作物可以这样套种,同样面积的土地,套种农作物后经济效益可以翻一两倍。”正在坚果基地务工的韦志江表示,到基地务工,不仅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还学到不少先进的种植技术。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种植大户示范、普通农户参与,因地制宜开展玉米地(花生地、木薯地)套种、经济林套种、果园套种等,套种的品种有穿心莲、藿香、艾草、凉粉草、魔芋、食用菌、辣椒、南瓜等。

“我市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越来越成熟,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没有配套的农产品烘干、收储设施,制约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针对目前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面临最紧迫问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级农艺师岑延新说,要加强规划引导,不断完善烘干、收储配套设施设备,如大米加工厂的烘干设备,也能充分利用到花生、大豆等农产品。